文档详情

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

发布:2021-04-03约1.37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难点)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图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代诗人高鼎是怎样来描绘春天的景色的。(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范写“村”字) 3.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居住在乡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听配乐朗读,圈出文中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3.玩放风筝的识字游戏,掌握生字读音。 4.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1)对比识记:拂——佛堤——提 (2)重点指导:“柳”是边音;“醉”是平舌音;“纸鸢”的“鸢”要读准(出示风筝图)。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 (2)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等。 2.出示第一、二句诗,早春二月的乡村有怎样的美景? (1)边读边想象:你发现了哪些美景?分组交流。(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2)你能把你看到的事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学生互评) 重点引导学生重读“长、飞、醉”字,用轻缓的语气读“草、莺、拂堤、春烟”,来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再次配图、配乐,教师范读,再齐读) 3.出示第三、四句诗,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1)边读边想象:图中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快乐) (2)你能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吗? 重点引导学生重读“归来早、忙趁”,读得快而重,来体会欢畅、快乐的心情。 4.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古诗大意,然后全班交流。 5.拓展: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到古诗的学习之中。) 四、朗读积累,背诵古诗 1.教师总结前两句诗的诗意,学生回答对应诗句。(课件依次出现诗句) 2.教师带领学生诵读一遍古诗。 3.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4.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学写“诗、童”两个字。 出示生字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找关键笔画,再由教师补充讲解。) 诗:注意右边三横的写法,三横的行距相等,第二横最长。左窄右宽。 童:“立”字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以上,“丶”要写在竖中线上。“里”的竖画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柳》,并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村居》。 2.(出示白鹅在柳树围绕的池塘里划水的图片)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大白鹅在水中游泳,柳姑娘的头发随风飘扬、轻沾水面。大家想到了之前学过的哪首古诗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讲解“咏”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边读边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咏:读“yǒng”。妆:翘舌音。绦:读“tāo”。)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与听后感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诗。 (1)课件出示“碧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和光泽,再想一想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 (2)课件出示“丝绦”图片,“丝绦”就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思考:“丝绦”和柳树有哪些相似之处?(“绿丝绦”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3)指名读。教师指导断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句的理解。(柳树好像是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