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主阶级地自救运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⑴社会背景:内外交困
⑵前提条件:①汉族官僚的积极努力 ②总理衙门的推动 ③慈禧的暂时支持。
(3)直接目的:实现“自强”、“求富”, 维护清朝统治。;;(5)指导思想;怎样评价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积极作用:思维方式是正确的;运动策略是必要的。
消极作用: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教训:在引进西方的先进东西时,要学会引进更重要的东西,而不是拣了芝麻(设备、技术)丢了西瓜(制度、文化)。;70年代; 1861年3月11日设置中国首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 ;2.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军事工业;海军建设;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机器制造局;4、创建新式海军;京师同文馆; 兴学育才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洋务运动最有成效的事业之一。它不仅直接推动了???务运动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产生的摇篮和主渠道。洋学堂的兴建和派遣学生出国留学,造就出一批批的新型知识分子和各种类型的精英,成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和推翻旧制度旧秩序的尖兵。洋务派兴学育才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采用西法创办洋务学堂,二是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教育事业; 由洋务派设立的翻译机构,翻译了一些西方科技书籍。其中江南制造局到1880年共译出150多种书籍。这些翻译机构的译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 1、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受到冲击。;(四)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启示(补充内容)
洋务运动的实践表明: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现代化;洋务改革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二、清末新政; ; ;; ;;;(三)清末新政的性质、作用和历史地位;;;(四)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六)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