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内容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首先分析一下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济南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第一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吸收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习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输血、献血做了铺垫。本节的知识核心是血液。对于血液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同时对血液的成分、各种成分的功能又不了解,有着一定的神秘感甚至恐惧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演示等方法与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结合实际,完成对血液的理性认识升华。
分析一下学生:
通过一学期的生物课程学习,初一下学期的同学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学生往往还不容易在表象背后深刻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点拨。本节重点讲授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对于血液,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前者易引起兴趣,后者易激发好奇心。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了解血细胞正常值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2.能力目标:能够基本看懂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特制订了本节的重点、难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视频演示分析法、列表归纳法,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共同进步。我做的教学准备有: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下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结合前两章的学习内容,多媒体展示问题:
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气,怎么运到各个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怎么运走?
学生联想到物质的运输,引导今天学习物质运输的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二、新授
(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读。
1.知识目标: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了解血细胞正常值。加深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2.能力目标:能够基本看懂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
(二)看视频。进一步探究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1.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进一步探究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看视频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尤其是学案上拿不准的问题,可适当的做下笔记。比如:血液分层各部分的比例和颜色,并完善自己的导学案。
2.学生认真观察,分析交流完善学案上的“课内探究一”。
3.小组展示交流,投影展示。
(三)识别血常规化验单,关注身体健康。
投影展示血常规化验单,小组讨论思考题:
1.该化验单的哪项测试定值不正常?2.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学生展示。
对于这种病症,你有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
补充:贫血时可以补充含铁的无机盐或者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炎症可以拿点消炎药。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生答。
四、反馈检测。
生做完后由学生上黑板展示答案,其他学生补充。
五、课后延伸。课后完成。
六、知识拓展。课下阅读。
血浆
红细胞
血液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将问题放给学生,自己先讨论解决,小组展示,展示不好的再有老师点拨,这种授课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从上课情况来看,有些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导致课堂讨论时比较被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力度,保证学生上课时不浑水摸鱼,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