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集体备课(八个单元).doc

发布:2017-05-01约6.1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西完小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时间 3.9 备课地点 四年级办公室 主备人 参加人员 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作准备,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运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字母表示数或常见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并检验。 3.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1.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解含有二、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的方法与原理。 3.掌握根据题意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并能正确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措施 1、初学方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实现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抓住列方程解题的关键,充分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他们进行找等量关系的专项练习,为列方程解题扫清长障碍。 2、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试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3、注重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检验的方法,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并能及时对错误的结果进行订正。 课时安排 1、方程的意义 (1课时) 2、等式的性质;学习解形式为x±a = b 的方程 (1课时) 3、等式的性质;学习解形式为 ax = b与x÷a=b的方程(1课时) 4、学习用形如x±a = b与ax = b的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课时) 5、学习解形式为ax ± bx = c 的方程及简单的实际问题。 (1课时) 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检测题(二) 河西完小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主题 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 时间 3.17 备课地点 四年级办公室 主备人 参加人员 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改变了过去将“图形的认识”和“图形面积的计算”分开编排的方式,寓概念教学和计 算寓学于解决问题之中。 强调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在认识多边形的特征和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强调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渗透平移、旋转等思想方法,了解知 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用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讲解法、引导法、启发法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措施 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教学图形的认识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图形的特征;对图形面积计算应体现探索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参与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时安排 1、信息窗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课时) 2、信息窗二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课时) 3、信息窗三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课时) 4、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课时) 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检测题(二) 河西完小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主题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时间 3.31 备课地点 四年级办公室 主备人 参加人员 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习了自然数的认识、四则运算、约数、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本单元在信息窗1学习2、3、5倍数的特征、偶数和奇数;信息窗2学习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这些内容是今后学习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