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2.docx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2.3硝酸、酸雨及其防治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中的2.3节《硝酸、酸雨及其防治》,新人教版必修2。本节课主要围绕硝酸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硝酸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2.硝酸的工业制备方法——奥斯特瓦尔德法。
3.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危害。
4.酸雨的防治措施,包括工业尾气处理、排放标准及环保政策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2.通过探究硝酸和酸雨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3.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绿色化学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过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类型、酸碱盐的基本概念等。
-学生对硝酸作为强酸的基本性质有所了解,并且对酸雨有初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实验和实际案例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问题的探究。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偏好直观的学习材料,有的则偏好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硝酸的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理可能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酸雨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学生可能难以将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
-环保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这对部分学生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互动白板、计算机
-课程平台:学校内网教学资源平台
-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化学实验模拟软件、在线化学教育资源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学生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酸雨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图片,引发学生对酸雨的关注和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硝酸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初中阶段学习的酸雨基本知识。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
-介绍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硝酸的腐蚀性、氧化性等。
-详细讲解硝酸的工业制备方法——奥斯特瓦尔德法,包括反应原理和工艺流程。
-分析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包括酸雨的化学成分和形成机制。
-举例说明:
-通过实例说明硝酸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如炸药制造、化肥生产等。
-举例说明酸雨对环境、建筑物、人体健康的危害。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酸雨的防治措施,包括尾气处理、排放标准、环保政策等。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硝酸的制备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书写硝酸的制备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反应原理。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条件下硝酸制备的优化。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书写和实验方案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硝酸的性质、制备方法、酸雨的形成和防治。
-强调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完成关于硝酸制备和酸雨防治的实验报告。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酸雨防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下节课分享。
知识点梳理
1.硝酸的性质
-物理性质:硝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腐蚀性,易挥发。
-化学性质: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反应。
2.硝酸的制备方法
-奥斯特瓦尔德法:氨氧化法,包括氨的催化氧化、氮氧化物的吸收和硝酸的浓缩。
3.硝酸的应用
-在化工生产中,硝酸主要用于制造化肥、炸药、染料、塑料等。
-在实验室中,硝酸用作强氧化剂和酸化剂。
4.酸雨的定义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雾等形式。
5.酸雨的形成原因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随降水落下形成酸雨。
6.酸雨的危害
-对环境的危害:酸雨能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湖泊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对建筑物的危害:酸雨腐蚀建筑物表面,加速老化。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