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究》
课题结题报告
宁强县罗村坝小学 朱玉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期间,我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中高段的学生对语文课外知识了解很少,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考试一遇到课外知识丢分就很严重,最明显的就是阅读和写作。经过观察和在学生中广泛调查,我发现学校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关注不够,加上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又是留守儿童,学生接触课外书的机会、途径少,自己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差,这种现象在中高段小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开学初,课题组成员对就有关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习惯、书目、效果及家长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份调查表显示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成了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课题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教以方法,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阅读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健康的课外书籍,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在潜意识中模仿应用,自然就提高了表达和写作能力。课外阅读还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课题研究依据
1、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
3、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阅读基础与需要出发,选择与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4、开放性教学理论
时代呼唤开放,责任要求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开放的。开放乃阅读教学改革的出路。建立在开放理念之下的课外阅读,试图从浩瀚无边的书籍海洋中多渠道获取、多形式表达、多维度评价,解除对学生的枷锁限制,释放他们的心灵,解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张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他认为:搞好课外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着力于探究怎样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较好的方法暨阅读兴趣形成的探索。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平时读不读课外书,喜欢什么样的课外书,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故事会,美文诵读、评选阅读之星、读书笔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个案研究法(针对个别喜欢读书的学生的习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经验总结)、经验总结法(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理论支撑和储备)。
本课题即属于操作性研究,又属于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