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pdf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第1页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
也日益突显其重要性。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
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
突破。
就我校当时的阅读现状看: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资源。通
过调查发现:有73.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语文
学习水平,有36.05%的认为可以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学生认为是休闲娱乐;从阅读
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看书不足30分钟;从阅读途径来看,较少的购买和借阅是农村
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生虽然在读书意识上有一些重视,但阅读途径单一,
阅读面较狭窄,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于2009年9月成立了“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课题
组。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研究讨论,确定以“新课标”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
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
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发
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
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
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阅读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
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指向课本以外的校内外各个场所。
研究过程与成果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提高读
书能力的途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作以总结: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读书方法
乐于读书,善于阅读,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所以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总结和体悟读书
方法。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第1页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第2页
1、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方法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往往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却
不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读书依赖于教师,不会主动去感知课文,不会主动思
考,造成学生低能现象。其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送给学生自能
读书的金钥匙。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做到:字准句通,了解课文大体
内容,能汇报出自己从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教师的点拨、引导,同学的
帮助,媒体的诱发等)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体会文中蕴含的意思。最后对课文中有
积累价值的语句加以记忆积累,对阅读及习作有帮助的典型语例进行迁移练习。学生处于主
动感知语言的学习氛围中,既使他理解有偏差、有错误,可以引导学生在精读和品读中再通
过议论、探讨解决。经过反复指导和训练,学生读书方法掌握了,课外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了。
2、指导阅读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1)先扶后放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要给以指导阅读方法,帮
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
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教师应当通过示范、提
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则应
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
(2)先易后难
读书指导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