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四)-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pdf

发布:2025-01-21约1.69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四)-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第1页

第十五讲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

第七类即事感怀——闲情逸事抒感慨,流传到今皆难忘

即事感怀诗(怀亲、思乡、送友、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

鉴赏技巧:

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怀的事

第二步: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

第三步:分析感怀的表达技巧(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怎样结合)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

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

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

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

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深挚感人的。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

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要细加领会。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

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诗人以

浅易的语言抒发了真挚诚恳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

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

《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第27首浣溪沙

[北宋]晏殊

教材出处:统编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P148)

原文呈现赏析

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四)-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第1页

课标古诗词曲40首分类鉴赏(四)-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解读+--第2页

内容:“新”“旧”对比,表达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怅惘情思。“几时回”

一曲新词酒一杯,

三字,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却又知其难返的心态。

去年天气旧亭台。

情感: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难以忘怀的流连,同时

夕阳西下几时回?

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无可奈何花落去,哲理:前两句用对偶的修辞,暗寓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被阻止,

似曾相识燕归来。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新的美好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

小园香径独徘徊。哲理。

主旨: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下片则

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表达了词人伤春怀旧及对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感伤之情。

第28首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教材出处:统编九上第13课(P53)

原文呈现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

写作手法、情感: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停”“投”“拔”

②③

玉盘珍羞直万钱。

“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反映出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