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40首古诗词曲知识点考点梳理 讲义.docx
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40首古诗词曲知识点考点梳理讲义
第1首观沧海/[东汉末]曹操
关键词:汉乐府虚实相生奇特的想象开阔胸怀宏伟抱负质朴刚健
原文
译文
赏析
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
向东行进,我登上碣石山,远眺那
苍茫的大海。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
索。
水何澹澹⑦,山岛竦峙⑧。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海水水波荡漾,山岛耸立。(山岛
上)树木葱茏苍翠,百草丰美茂盛。
(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
着不尽的波澜。[常考画面描述]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水何澹澹”是
动态,“山岛竦峙”是静态,互相映衬,
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草木”是
静态,“洪波”是动态,显示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日月运行,好像都流转于大海的吞
吐之中;银河星光灿烂,好像都闪
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幸运得很,
好极了,写一首诗歌来抒发我的壮
志吧。
表现手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修辞:夸张。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大
海吞吐日月、包罗星汉的壮阔景象,表
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
的政治抱负。
【课下注释精选】①临:到达,登上。②碣(jié)石:山名,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
桓时曾路经这里。③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④竦峙(sǒngzhì):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
意思。⑤星汉:银河。
【主旨情感】本诗借景抒情,通过奇特的想象以及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
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政治抱
负。
【重点补充】景与情的关系:壮美的景与豪壮的情相通交融。诗中“沧海”“洪波”“日月”“星汉”
等宏大的景象与诗人开阔的胸襟以及奋发进取、一统天下的伟大抱负相通交融。
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关键词:酬赠诗友情关怀、思念和同情月亮人格化
第1页共43页
原文
译文
赏析
杨花①落尽子规②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柳絮纷飞落尽,杜鹃鸟声声哀
啼,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
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杨花、子
规这两个意象,既点明暮春时令,又烘托了凄
凉悲惋的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寄给
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陪伴你一直
走到那夜郎以西。
修辞:拟人。通过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明月
成为传递“愁心”的友好使者,表达了诗人对
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
【课下注释精选】①杨花:柳絮。②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主旨情感】本诗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重点补充】“杨花”“子规”意象作用:一是点明时令;二是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以杨花飘忽不
定、行游无踪的特点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
的友人,希望他早日归来。
第3首次①北固山下/[唐]王湾
关键词:羁旅思乡诗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乐观积极
原文
译文
赏析
客路①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我前行的路,正从青青北
固山向远方延伸,江上碧
波荡漾,我乘船向前。潮
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
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顺风行船,一叶白帆高高
悬挂。
修辞:对偶。用“风正一帆悬”这幅小景,把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了出来(以小景传大景之
神)。
炼字:①“平”和“阔”对应。“潮平”,两岸才显得宽
阔,营造出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②“正”和“悬”对应。
“风正”,船帆才有悬空的态势,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
的平稳;“悬”写出了船帆顺风高挂的景象。
海日生残夜③,
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
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
未过新春已来。
修辞、炼字:“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日”“春”人格化,把它们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
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思想情感。
哲理:揭示时序交替的自然规律,蕴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
第2页共43页
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给家里写的书信怎样才
能送达呢?希望北归的
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修辞:设问。在自问自答中寄托深深的思乡之情。
意象:“雁”在古诗中多为游子思乡之情的寄托,托鸿雁
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课下注释精选】①次:停宿。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③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主旨情感】本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
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