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1916-2013 黄褐天幕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3-11约5.3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B16

备案号:40086-2014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916—2013

黄褐天幕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ntrolof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

2013-12-04发布2013-12-3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2/T191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文、李兴鹏、王君、张杨、孟黎鹏、毛赫。

1

DB22/T1916—2013

黄褐天幕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及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黄褐天幕毛虫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T1915-2010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执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文件。3.1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

黄褐天幕毛虫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其分布、寄主、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4虫情调查

4.1应施调查寄主林分

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人工林,天然柞树林、果树经济林。

4.2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以卵为统计单位。

20粒/株~40粒/株——轻度发生;

41粒/株~80粒/株——中度发生;80粒/株——重度发生。

4.3踏查

于10月中旬按自然路线,随机选择100株寄主树,观察样株上有无孵化的“顶针”状卵块,将结果填入黄褐天幕毛虫线路踏查记录表,其格式见附录B。

2

DB22/T1916—2013

4.4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4.4.1应施标准地调查林分的确定

将踏查记载有虫株率在20%以上的林分确定为本调查期应施标准地调查的林分。

4.4.2标准地调查方法

于10月中旬以小班为单位,标准地面积不小于0.2hm2,采用平行线取样法,从中随机选取100株标准株,查样株上的卵块数(m)和卵块平均含卵量(n),计算样株上的总卵粒数(n×m),将调查结果填入黄褐天幕毛虫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其格式见附录C,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4.5危害程度调查

4.5.1成灾界定标准

叶片损失率>50%界定为成灾。

4.5.2调查方法

于6月上中旬幼虫危害显露期末,以小班为单位,标准地面积不小于0.2hm2,采用平行线取样法,从中随机选取100株标准株,调查样株叶片损失情况,将调查结果填入黄褐天幕毛虫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记录表,其格式见附录D。

5防治

5.1营林措施

适地适树,应按照GB/T15776的要求营造混交林。应按照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适时营林抚育,提高林木抗虫能力。

5.2杀虫灯诱杀

于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期间,在林间空地、林缘和山坳等开阔地段,按照0.3台/公顷设置杀虫灯诱杀。有关杀虫灯其他的设备准备、林间使用、管理与维护、安全要求等应按照LY/T1915-2010执行。

5.3化学防治

5.3.1防治时间

适用于防治黄褐天幕毛虫幼虫,最佳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

5.3.2人工地面常量喷雾防治5.3.2.1防治器械

高射程喷雾机、大型喷药车、静电喷雾喷粉机等垂直和水平射程在20m以上地面喷雾器械。5.3.2.2防治药剂

绿色威雷或高渗苯氧威。

3

DB22/T1916—2013

5.3.2.3药剂喷洒方法

对带状的低矮的寄主林分,在幼虫孵化盛期采用绿色威雷500倍液或高渗苯氧威1500倍液喷施树冠。农药使用应按照NY/T1276执行。

5.3.3喷烟防治

5.3.3.1防治药剂

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或20%除虫脲悬浮剂。

5.3.3.2药剂使用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