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治疗体会.doc

发布:2017-09-03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治疗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R?CHOP治疗方案治疗,并对其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完全缓解3例占37.5%、部分缓解3例占37.5%、稳定1例占12.5%、进展1例占12.5%。所有患者使用R?CHOP方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寒战、心悸、胸闷、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反应。5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贫血、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经予以治疗后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感染HBV的患者,运用R?CHOP治疗方案治疗,能提高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CHOP;临床疗效; 作者单位:457000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感染率约8.0%~20.0%??[1]?,它也是引起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B细胞性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是一组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B 淋巴细胞,95 %以上的B细胞NHL 表达CD20 抗原。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种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B 淋巴细胞表面CD20 抗原结合,杀伤肿瘤细胞,明显提高了CD20高表达的B细胞性NHL的缓解率和生存率。现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患者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进行诊治的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2~69岁。所有患者均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体(HBsAb) 、e 抗原(HBeAg) 、e 抗体(HBeAb) 、核心抗体(HBcAb) 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免疫组化标志CD20阳性。常规体检,胸腹部和盆腔CT 检查及骨髓检查按AnnArbor 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其中Ⅰ期1例、Ⅱ期4 例、Ⅲ期2例、Ⅳ期1例。 1.2 治疗方法 R?CHOP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先慢后快,最快不超过400 mg/h;环磷酰胺750 mg/ m??2?,静脉滴注;表阿霉素60 mg/ m??2?,静脉滴注;长春新碱1.4 mg/ 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疗效。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常规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及进行心电图、胸部和腹部CT及骨髓涂片。 1.4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非霍奇金淋巴瘤国际疗效判断标准??[3]?:完全缓解(CR):无可触及的淋巴结或活检或细针穿刺阴性,CT 扫描可见的淋巴结直径≤1 cm,骨髓形态学或组织学检查正常,至少稳定28 d;部分缓解(PR):全部可测的病灶较原先缩小50%以上;稳定(SD):病灶的增大不超过25%以上或缩小不超过50%以上;进展(PD):全部可测病灶较原先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的病灶。 1.5 方法 对我院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R?CHOP治疗方案治疗,并对其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我院诊治的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AnnArbor临床分期并运用R?CHOP治疗方案治疗后,疗效分析如下:表1。? 总结,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运用R?CHOP治疗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占37.5%、部分缓解3例占37.5%、稳定1例占12.5%、进展1例占12.5%。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使用R?CHOP方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寒战、心悸、胸闷、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反应。5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贫血、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经予以治疗后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由于化疗药物的作用,很容易造成肝组织的损伤,肝功能检查结果常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3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绝大多数来源于B细胞,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CHOP方案是治疗侵袭性NHL的标准方案,但长期缓解率不到50%,容易复发和耐药。95%以上的B 细胞NHL 有CD20 抗原的表达,CD20抗原有克隆特异性,是一种非免疫球蛋白产物,参与细胞激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