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生代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进及其影响因素X.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1 年 18 卷 贵 州 地 质 Vol 18 No1 ( Tol66) 2001
第 1 期 (总第 66 期) GU IZHOU GEOLO GY ·29 ·
晚新生代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李兴中
(贵州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 贵州 贵阳 550008)
[摘 要] 本文对晚新生代贵州喀斯特地貌演进的三大控制因素 , 即地质基础、新构造运动及
挽近气候波动进行了分析论证。贵州高原以峰林、峰丛、丘丛 —峰丛为主体的三大喀斯特地貌景
观 , 其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及褶皱型式的控制 ; 新构造大幅度抬升使高原与峡谷两大地貌系
( )
统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及方式发生显著分化 , 而断裂 褶皱 的挽近活动则导致特殊水文地貌景观
的形成; 气候冷暖波动造成喀斯特作用强弱交替的外力环境 , 总体上有利于贵州喀斯特高原面保
存。
[ 关键词] 贵州高原 ; 喀斯特地貌 ; 峡谷 ; 新构造 ; 晚新生代
[ 中图分类号] P9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5943 (2001) 01 - 0029 - 08
碳酸盐岩化学成分及岩性组合的差异 , 对不同喀斯
0 引言 特地貌形态的形成影响十分显著 ; 而不同褶皱构造
型式及其与断裂的特定组合 , 则控制着喀斯特的发
贵州地处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喀斯特区 ———华南 育分布规模及多元喀斯特系统的形成。这是贵州复
喀斯特区的核心部位 , 是我国裸露型喀斯特集中连 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喀斯特发育最基本的控制因素。
片分布最广的省区。贵州喀斯特地貌的最大特点
11 地层岩性与区域喀斯特地貌形态
是 , 宽缓的高原被深切峡谷所分割 , 高原山区喀斯
特发育常自成独立系统。但由于境内地层岩性及地 贵州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分布 , 其地层累计总
质构造复杂 , 新构造大幅度抬升 , 挽近气候冷暖波 厚达 17 000m , 主要集中于中上寒武统、中上泥盆
动明显 , 因此喀斯特发育分布及其地貌景观各地变 统、上石炭统、下叠统及中下三叠统等地层中。它
化极大。全面认识和评价贵州喀斯特地貌演化规律 们在不同地区集中连片的分布 , 常形成具有区域性
及其影响因素 , 不仅对于区域喀斯特理论研究 , 而 特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 图 1) 。全区分布面积最
且对于喀斯特区资源开发及生态建设都具有重要意 广且最有区域性特色的峰林、峰丛及丘丛 —峰丛三
义。本文以作者多年所积累的观察资料为基础 , 结 大喀斯特地貌类型 , 主要就是在以下三种不同碳酸
合近年来国内外喀斯特研究的最新成果 , 从挽近地 岩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
质环境变迁的角度对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进及相 ( 1) 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组。岩性以白云岩、
关问题进行探讨 , 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 不当之处 石灰岩为主 , 次为白云岩夹泥灰岩、泥质白云岩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