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的公开课数学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下载关注!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下载关注!
PAGE / NUMPAGES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下载关注!
小学四年级的公开课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的公开课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
2.掌握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27+73)×8 40×9+40×1 14×(10+2) 10×6+10×4
2. 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
25×63×4
3.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 (1250+125)×8
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出示例6:演示课件“”出示例6 下载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
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
20×15+20×9=480
20×(15+9)=20×15+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
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4.反馈练习: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
(62+12)×3=__×__+__×__
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 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 (a+b)×c=a×c+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
5.教学例7:演示课件“”出示例7 下载
(1)出示例7:102×43
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引导学生对比:(100+2)×43,102×(40+3)这两种算式哪种比较简便?
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学四年级的公开课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他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
(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
(3)把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支?
教师明确:通过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样多.通过刚才的分,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分后,每份都能得到一个整数,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后都得到一个整数,这儿有一个,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怎么分才使两个同学觉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使每个同学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
【出示图片“例1”】这半个饼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2.教学例1:认识 .
(1)认识一个饼的
①出示图片“例1”.
②教师说明:把一个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这块饼的二分之一
(板书: )写的时候先写“一”,再写“2,”最后写“1”.
③学生看图独立想 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 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师提问: “一”、“2”、“ l”各表示什么?
学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l”表示取的份数.
师强调:写的时候,注意这条线要写得平直,横线上、下的数要对齐.
(2)指导读写
(3)反馈练习
①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试析出它的 ,涂上颜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