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doc

发布:2021-03-11约6.67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下载关注!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下载关注! PAGE / NUMPAGES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下载关注!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1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小学三年级的趣味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1)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3)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1)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