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精品教案.docx
《学弈》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停顿,读出韵味,熟读背诵《学弈》。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言文《学弈》的意思,体会学习需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3.学习孟子对比举例阐述观点、说明道理的方法,感受古人说话的艺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停顿,读出韵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言文《学弈》的意思,体会学习需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停顿,读出韵味。
2.学习孟子对比举例阐述观点、说明道理的方法,感受古人说话的艺术,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问候,介绍。
2.激趣导入:
(1)从单元篇章页,了解单元要素。
(2)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先走进第14课《文言文二则》,看看古人是怎样表达观点、讲述道理的吧。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音韵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注音自由读两则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漏字。
(2)想一想,完成填空:()教()学弈,一人(),一人(),结果()。
(3)过渡:为什么学习的结果会不一样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边学习边寻找答案。
2.认读难读易错读的字词:
读词:鸿鹄弓缴盘盂(读好字音,结合PPT图片理解前三个词)
正确区分六个“为”的读音(“为”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借助字典注释区分读音。)
读准通假字:为是其智弗若与(同“欤”);孰为汝多知(同“智”)乎
3.再读文言文:读准了字音,让我们把这些词句送回文言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加正确流畅了,如果能尝试着读出节奏就更好了。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
回顾已有的学习经验:从三年级开始,我们陆续学习了多篇文言文,一定了解了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自己先回顾一下有哪些理解方法呢?老师这里也罗列了一些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方法,比如(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等)。
过渡:本文有12个注释,借助注释我们能马上理解很多字词句的意思。但是,文中也有许多词句是没有注释的,你能读懂吗?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重点扶学第一句,理解“善弈者”。
拓展:回想一下六年级上册学习的《伯牙鼓琴》,里面有一句“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这两个善都是什么意思呀?对,就是擅长。擅长弹琴的人就可以称善琴者,擅长倾听的人就可以称为善听者。那么擅长书法的人我们可以称为——善书者。
理解六个“之”的不同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助词,的。)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助词,的。)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代词,代指弈秋的教诲。)
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代指“鸿鹄”天鹅大雁等鸟。)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代词,都代指那个专心致志学习的人。)
四、对照注释,说说故事内容
过渡:相信同学们都标注得很认真。那么,你能结合刚才的理解,再对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整个故事的内容吗?
五、结合事例,明确文言观点
1.作者孟子作为思想家、教育家,他在说这些话时,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做事、学习都应该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不能三心二意。态度决定成败。)
有感情地背诵文言文:是啊,不论是学习下棋还是做其他事,都应该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让我们把这个道理记在心间,把这则文言文也记在心中,一起来背诵这则文言文吧——
六、迁移运用,学习对比举例
1.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说明道理的时候可是很有方法的呢!你发现了吗?(“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一心以为……”是的,他为了阐述自己想表达的道理,分别列举了两个人的不同表现来说明。)
2.感受孟子说话的智慧:你认为孟子这样阐述道理的说法妙吗?妙在哪里?(这样“对比举例,说明道理”的方法可以让读者或听者清晰地感受到两种不同行为表现会有不同的结果,从而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就是孟子阐述观点的智慧呀,真不愧是亚圣!)
3.课堂小结,回顾方法。
4.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三个生字“援”“俱”“弗”;
(2)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文言文《学弈》。
(3)自主阅读《荀子·劝学》,尝试理解文意,明白道理。
配套习题
一、读一读,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俱全(jūjù) 酸碱(xiánjiǎn) 花圃(pǔfǔ)
习惯(guàngàn) 纬度(wéiwěi) 溅起(jiānjiàn)
二、读拼音,写词语。(6分)
三、选择。(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洪亮健树真理系统 B.青脆单调疑问机器
C.盲人阶段文献灵感 D.加速齿轮正实搜集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走马观花(行走) 自愧弗如(不)
B.声泪俱下(全,都) 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