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中责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政府在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中责任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首要问题。“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老师,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这是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谈到校园安全时说的一席话。校园安全是学校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实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必要保证。作为教育办学实体的学校,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都是实现国民教育的实体教育机构,区别仅仅在于学校举办者的性质和资金来源。当前,在校园恶意伤害事故频发时期,校园安全问题凸显。在应对校园安全问题上,政府对公立学校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各地纷纷对公立学校采取了安全保障措施。而相较之下,安全防范措施相对较弱的民办学校的安全保障问题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从内容上分类,校园安全主要涉及自然灾害、饮食卫生、交通、外来恶意侵害等方面。本文主要针对自2010年3月23日以来发生的类似外来恶意侵害事故展开讨论,其他方面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本文所指民办学校只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和民办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其他教育阶段的均不做讨论。
一、当前民办学校校园安全的现状和问题
1. 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存在隐患
“据2010年5月13日贵州都市报报载,黔灵镇一民办学校安全状况堪忧,该校一位老师阳某称学校校舍是租的当地村民的,校园内除了学校,还有3间工厂以及另外几位租住户。学校连一个封闭的环境都没有,更别说保安了。谈及学校安全问题,主要是缺乏资金,但是由于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经济上完全自负盈亏,加之前来就读的全是外来农民工子女,很多学生连学费都交不起,学校也不想给他们再增加负担了。记者又走访了几家民办学校,看到的情形相差无几。”[1]
“没有围墙的乡村小学、退休老人充当门卫的城市私立幼儿园、仅靠一把挂锁守卫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近一段时间,接连发生的多起校园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安全的空前重视。各地纷纷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工作的防范力度??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为学校配备保安和校园民警,还有的为学校添置安防装备,安装摄像监控系统等。和安保程度不断升级的城市公办学校相比,一些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则因为缺少相关的经费投入,校园安全的软硬件设施都显得相当薄弱。”[2]
存有此类境况的民办学校,不胜枚举。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没有政府提供的专项教育经费和优质的教育资源。除少数企业办学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外,许多民办学校,特别是农村的民办学校和城市中的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校舍简陋、教学设备和器具缺乏,甚至有些校舍设施和周边环境根本不符合国家所规定的设立学校的标准。
2010年“9月1日,新修订的《宁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新办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制度,在校园入口、教学楼、食堂等要害部位以及易发生安全事故场所,采取安装视频监控和红外线报警器等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的监控和防范。《办法》实施第一天,走访银川市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后发现,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基本都安装了相关监控设施,但民办教育机构中,除部分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学校、幼儿园安保设备比较齐全外,一些小型民办教育机构由于无力承担高额的安保费用,都没有安装监控设施。”[3]“公办”“民办”之所以出现安保差别,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安保支持有力,而对于同样缺乏安保资金的民办学校却未提供相应的支持所致。
2. 校园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许多民办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在硬件设施方面,只是配有简易的木棍或者铁棍之类的安保工具,缺乏监控设备,缺乏钢叉、防割手套、橡胶棍等防暴工具;在人员配备方面,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保安,有的学校让学校体育教师或后勤教师兼任保安一职,即使是配有保安的,许多保安人员的年龄也已经在50岁以上;在社会保护方面,缺乏公安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支持。在安全保障工作方面,由于硬件和人员等方面相关因素的缺失,无论安保建议和思路再怎么完善,也终究难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命运,无法组建校园安全巡逻队,因此也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校园安全网,难以建立起完善的校园安全保障机制。
3. 校园安全保障经费不足
“民办教育是对公立学校有益的补充,不以赢利为目的,是一种公益性活动,民办学校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众所周知,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一般可以分为四种主要来源:政府补助、社会捐助、服务收费和经营性收入。而民办学校的资产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①举办者的投入。②向学生收取学费、建校费。③社会捐赠。④政府资助。⑤学校教育教学的资产。从结构来看,民办学校资产的主体是由①②两项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