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组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宝安区民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服务平台网络组网建议书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宝安区分公司
二O一二年四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2、宝安区中小学学校信息网网络现状 2
3、项目需求分析 3
4、宝安区教育信息网组网设计方案 4
4.1方案设计要点 4
4. 2项目解决方案—网络拓扑图 5
4.3各类民办学校VPN组网部署 5
5、组网部署方案介绍 6
5.1、VPN组网部署 6
5.2、网络安全部署 7
6、项目预算 10
项目背景
根据广东省教育局《关于开展“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经过3-5年的建设,基本实现“校校通”,宝安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网的建设工作,早在2007年便已开始搭建第一期宝安区教育信息网平台,平台网络采取基于RPR的可管理的透明二层VPN组网方式,并已经承载100所公办学校和部分民办学校,形成一定规模。
2011年,“宝安教育云平台”正式开通运行,统一为区教育局、区教育督导室、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10个街道教育办(街道教研中心)、450多所公办、民办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的50余万师生以及学生家长和广大市民提供综合的、主动的、聚合式的云服务。平台的创建既打破了孤立数字校园的建设模式,也建立了“宝安区教育城域网教育云服务数据中心”。
目前,公办中小学校已在2007年由区教育局牵头统一部署搭建了公办学校专用VPN网络,实现专用网络,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有效聚合资源和共享资源。而民办学校信息网络建设标准参差不齐,尚未纳入区教育信息专网。为了能够打破民办学校信息孤岛,更好的发挥“宝安教育云平台”的资源聚合与共享作用,提高民办学校教育水平和信息化教育标准。我们建议在宝安区搭建民办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专用VPN网络组网,并建议对民办中小学校VPN网络进行统一Internet网络出口,对民办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等上网行为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加强学校网络安全和文明管理。
2、宝安区中小学学校信息网网络现状
2.1、宝安区公办学校信息网网络现状:
宝安区教育信息网第一期平台网络采取基于RPR的可管理的透明二层VPN组网方式,并已经承载100所公办学校;
公办学校采用10M VPN电路连接至汇聚点,通过汇聚点统一上网出口连接INTERNET。
2.2、宝安区民办学校信息网网络现状:
目前,宝安区民办学校未接入宝安区教育信息网,民办学校网络都属于自筹自建形式,规模不一,但大多数民办学校网络搭建结构简易。
目前,民办学校上网方式都是采取自行申请1条或多条宽带来满足学校内部上网需求,普遍上网速率较低,且学校独立申请上网宽带或上网电路费用较高。
民办学校网络安全措施较为薄弱,普遍未能搭建网络安全防火墙,易受到病毒攻击、有害信息的传播等;
民办学校对师生的上网行为基本没有进行监督和管理,容易发生发布偏激等不良信息,从而造成对社会、学校的不良影响。再者,无法对上网带宽和对个人上网行为进行管理,如电影、QQ、炒股、P2P下载等。
3、项目需求分析:
根据上述宝安区公办和民办学校信息网现状情况,本次项目主要建议对民办学校信息网进行升级和组网,纳入宝安区教育信息网,统一网络平台和上网出口,实现“校校通”和“宝安教育云平台”的资源聚合与共享,并对提高民办学校网络安全水平,提升民办学校上网行为管理手段。本项目主要需求为两个方面:
3.1、新增民办学校网络组网。新增约90个民办学校教育信息网组网,在每个学校开通10M或100M VPN电路,直接连接宝安区教育云平台,并在宝安区教育信息网平台增设一条1000M VPN主端口电路,让每个民办学校与区教育局信息网平台主端链接,组成宝安区民办学校专用VPN城域网网络,纳入统一平台管理。
3.2 互联网统一出口。为了加强对学校师生的上网行为规范的管理,各民办学校通过区教育局互联网出口上网,实现统一上网出口管理,提升上网行为管理水平。
3.3、网络安全策略。为了提高民办学校城域网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统一网络安全标准和行为管理,拟在每个接入学校搭建防火墙,提高整个平台网络质量、网络安全和上网管理。
4、宝安区教育信息网组网设计方案
4.1方案设计要点
本次民办学校专用VPN组网设计应采用承载于RPR的可管理的三层VPN组网方式,对宝安区教育信息网进行新增扩容,并考虑网络安全、网络行为管理等因素,做到统一网络平台、网络安全和行为多级监控、集中管理。我们充分考虑现有的实际状况,结合我们在其他案例上的经验,总结出以下信息化改造解决方案。
新增约90个民办学校教育信息网组网,采用三层VPN组网方式,各学校VPN接入速率为10M(个别大型民办学校采用100M VPN接入,如清华实验学校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