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跨某河防洪评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6
1概述
1.1 项目背景
1990年我国开始对修建xx高速铁路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铁道科学研究院在1992年拿出《xx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xx高速铁路的建设不论在投资规模还是战略意义上,都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工程之一,因此,xx高铁立项进程缓慢,论证达十多年。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铁路会议最终确定xx高速铁路采用轮轨技术,同年3月批准新建xx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此前表示,作为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一个重要项目,xx高速铁路经过充分论证,日前国家已经正式开工建设。xx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得到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意味着中国开始迈向“高速铁路”时代,对于我国铁路建设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xx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km,与既有xx铁路的走向大体并行,全线为新建双线,设计时速350km,初期运营时速300km,共设北京南、天津西、新xx、新徐州、新蚌埠、南京南、虹桥(上海)站等21个客运车站。xx高铁所通过的地区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xx、安徽、江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也是东北、华北通往华东的必经之地。其间分布着全国四大直辖市中的三个,省会城市两个,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11个,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该项工程预计建设工期为5年,将于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从北京至上海高速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要5个小时,比目前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受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委托,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对xx高速铁路xx~徐州段跨越xx河桥梁进行防洪评价,就拟建桥梁对河道防洪的影响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分析成果提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xx高速铁路xx河桥位于xx市西北,是xx高速铁路黄河南岸xx市区高架桥的一部分,桥式类型为:简支箱梁,高架桥全长5427.07 m,与xx河呈约90°夹角。其中该桥的147#桥墩(DIK416+829.69),位于xx河现状河道范围内,146#~149#4个桥墩位于规划的xx河河道范围内。
1.2 评价依据
本次xx高速铁路xx河桥的防洪评价,主要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及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令发布);
4、水利部、国家计委关于颁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07号)。
5、《防洪标准》(GB50201-94);
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7、《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9、《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2004]109号);
10、《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96);
11、《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
12、《xx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干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96年6月;
13、《xx河流域干流治理干流河道工程施工图总体设计》,xx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96年10月;
14、《xx半岛防洪规划报告》,xx省水利厅,1999年12月;
15、《xx市xx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防洪除涝方案》,xx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2007年8月;
16、《xx市xx河上游段、腊山河综合治理理工程前期阶段设计成果》(水利部分),xx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2008年5月;
17、《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xx~引黄济青xx市区段输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xx省水利勘测设计院,2008年7月。
18、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提供的有关xx高速铁路跨xx河桥梁的有关设计资料。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本次防洪评价,是在全面了解xx高速铁路xx河桥梁布置及其设计情况的基础上,吸收xx河已有防洪规划以及其他有关规划设计成果,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的要求进行编制。主要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建设项目概况,包括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建设目的、建设规模、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等。
2、收集桥梁跨越河道的地形地貌、河道历史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