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十三周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说课稿.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十三周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说课稿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人物传记中的关键要素。
2.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的成长与贡献。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传记文本进行多角度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
4.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物传记的理解和评价。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世界充满探索欲。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本。然而,面对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他们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对人物传记的了解可能有限,对传记中的人物、事件、背景等缺乏深入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知识面。
2.能力层面: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传记中的复杂关系和隐含意义理解不足,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素质层面: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准确表达的能力。
4.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阅读习惯不佳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速度慢等,这会影响他们对传记文本的理解和吸收。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由于学生对人物传记的陌生感,可能导致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传记中的角色,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3.利用多媒体展示传记人物的生平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人物背景,提高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传记文本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著名人物的短片,如《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厨师纪录片,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吗?他们是如何成就自己的事业的?
3.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人物的生平和成就。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结构和阅读方法,如背景介绍、人物生平、成就与贡献等。
2.分析《李白传》中的李白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创作风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3.强调阅读传记时要注意细节,如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以及如何从中提炼信息。
三、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传记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成功因素。
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提问:如何从传记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针对练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传记中的复杂关系、隐含意义等。
五、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阅读传记时,如何判断传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评价传记的重要性。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物传记阅读的意义。
2.拓展活动: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一本感兴趣的传记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
教学流程环节详细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播放短片(1分钟)
-提问(1分钟)
-引导思考(1分钟)
-介绍新课(2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讲解基本结构(5分钟)
-分析李白形象(5分钟)
-强调细节注意(5分钟)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分组讨论(5分钟)
-分享成果(5分钟)
-提问总结(5分钟)
4.巩固练习(10分钟)
-完成练习题(5分钟)
-讲解难点(5分钟)
5.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2分钟)
-学生回答(2分钟)
-教师总结(1分钟)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内容(2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2分钟)
-阅读感悟要求(1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人物传记书籍:推荐《史记》、《三国志》等古代传记作品,以及近现代杰出人物的传记,如《毛泽东传》、《邓小平时代》等。
-文学作品:选取与传记人物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李白的诗歌、鲁迅的小说等,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
-历史资料:收集与传记人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