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背影(朱自清)第一课时课件.ppt

发布:2020-02-23约1.0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人说,爸爸像一棵大树,用树叶为子女撑起一片绿荫。 有人说,爸爸像远方的灯塔,指引子女人生的方向。 同学们,请你告诉大家,爸爸像什么?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同一个父亲,在儿子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比比谁最厉害?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他叫朱鸿钧,他的儿子就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在朱自清的笔下,对父亲的满腔情感全都寓于背影之中。 ——朱自清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真挚、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背影》? 《背影》写于1925年,刚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的朱自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尤其是七、八年前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更让他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引导感悟1:作者写父亲为什么选择“背影”来写? 引导感悟2:在写“背影”之前,作者作了哪些铺垫? 引导感悟3:你感觉到了作者在行文中流露的对父亲所作所为的态度了吗? ①回到家中见到凄凉情景时: ②到南京父亲坚持送我时: ③父亲为我买橘子时: ④泪光中再现父亲背影时: 引导体会1: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引导体会2: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细心品味。 引导体会3: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拓展1:母爱我们说得很多,但父爱却很少触及。读了这篇文章,细细回味,想想生活中父亲对我们的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拓展2:有人说“父爱如山”,对这种说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拓展3:假如你是一位父亲,你想为自己的子女做些什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