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适应高考的思考与探索.doc

发布:2017-08-27约7.92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适应高考的思考与探索 实施近两年的高中新课程,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作为一次改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存在一些困惑和矛盾,有一些迫切问题急需解决。这些需要大家一起来共同研究,形成共识。今天有机会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现阶段课改与高考成功对接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感到非常荣幸。 一、课程改革的回顾 2007年9月,我省高中阶段全面进入第一轮课程改革。在西安市教育局、市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和具体指导下,从2006年12月开始,我市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准备与实施阶段,方向明确,措施到位,工作扎实,推动有力,成效显著。尤其是准备阶段的现场会和学科及管理培训会,对学校成功实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实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伊始,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实施与运用的教学督导与检查,使各校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活动方向明了,路子正确。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西安市教育局和市课改办的指导下,我市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新课程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看到整体成绩的同时,通过交流,我们也发现,就西安市乃至全省整体而言,课改工作发展也不平衡。“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具体而言,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行为上的滞后,更有侥幸心理的存在。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局面,对2010年的高考工作势必产生较大影响。 二、对现阶段课改与高考成功对接的思考 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们的关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高考命题大纲讨论和出台前夕,应充分考虑高考适应新课改。二是高考考纲基本确定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就必须适应高考。目前拟出台的我省高考改革方案,充分顾及目前实际,做了重要改革。现在的问题是,面对我市首批进入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高二年级学生,高考备考近在咫尺。如何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就成了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面对现状,市教育局,市新改办及早动手,提前安排对这一问题进行研讨,是尊重教育规律,切合实际,加强教学管理与研究,解决大家关心、关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 我们对现阶段课改与高考成功对接的思考是: 1、2010年的高考,是我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思想,热必在高考试题中予以体现,这毋庸置疑; 2、纵观全省课程改革实际,各地发展不均衡是不争事实。高考关注全省教学实际,兼顾全省绝大部分考生利益无可厚非。鉴于此,我们认为2010年高考试题架构发生本质变化的可能性不大; 3、任何新生事物的推进都需要一个过程,是一个渐变的历程。课程改革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高考命题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导致失败。故此,2010年高考试题本身发生质变的可能性也不大; 4、通过我校研究已进入课程改革高考省份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课改理念得以体现,试题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试题的内涵变化不大; 5、我省课改工作实际近两年来,部分地区、学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过多地注重了形式,对知识内在结构、相互联系、体系梳理等方面关注不多,研究不够。部分学生在部分学科中“夹生饭”的情况依然存在; 6、由于“一标多本”的教材模式,一些学校的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基本教学重点有所忽视。 7、根据吕厅长讲话精神,陕西省高考方案已基本确定,最迟在六月底出台。因此,现在课改下的教学就必须适应、靠近高考方案。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就成为当务之急。 三、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实施不久,我们在校内和校外进行了一次学情和教情抽样问卷调查,并且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广泛听课。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普通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是: (1)注重形式多,强调落实少。 (2)平铺直叙多,情境创设少。 (3)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4)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5)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6)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7)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差,解题能力欠佳。 (8)继承传统多,自主创新少。 (9)多媒体使用的多,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思维少。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理念并没有完全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还未完全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四、对先期进入课改省区高考方案的研究与解析 对于先期进入课改的省区的高考政策以及实际运作情况,我们做了认真的分析,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研究整理的情况。 2007年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