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一樣的台灣-chtr.ppt

发布:2016-11-25约1.33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台灣有傲人的資產、豐沛的愛心、濃厚的人情味,然而社會的快速變遷,卻讓這些美好的事物漸被忽略或遺忘,要不就被視為理所當然。 ? 《讀者文摘》特別企劃邀請各界知名人士及讀者,說出他們對台灣最深的依戀、最濃的情感,以及心中最珍貴的事物,揭示出一個不一樣、不為人知的台灣,重新喚起大眾對這塊土地的情感與記憶。 天籟 導演林正盛 ?(攝影:程思迪) 「大海是我的教室,也是我的教堂,是我創作的神殿,而海裡的一切生物是我一生永遠的指導教授。」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曾這樣說。 無憂 攝影家張照堂 最令人想念的是童年歲月 最令人嚮往的是 清爽的空氣與田園 無憂無慮的發呆與溜達 以及無所謂的探訪與驚奇 生命曾經 很輕 也處處 見靈光 …… 桃園復興鄉 1972 土壤 服裝設計師溫慶珠 七年前我遷居陽明山麓,滿眼的翠綠和四季變換不同的山色,給我最大撫慰。學生時代迷人的淡水落日、颱風天拍岸的驚濤,從不令我厭倦。我滿懷感激這塊美麗土壤,和孕育我成長的地方。 平安              攝影家柯錫杰 媽祖對漁民來說不只是祈求豐收平安,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與安慰。媽祖的慈悲轉換成漁民豐收的笑容! (南方澳漁港 2000) 豪邁   讀者周信溶 (台北市) 不管膚色黑白黃、髮色黑金棕,跟著部落的原住民,圍著熊熊爐火,盡情地歌唱跳舞,豪邁地把酒言歡,自然而不排外。 選一個自己喜愛的圖案,下手挖就不能反悔,洞洞裡頭的紙條寫著你會得到的寶藏──可能是一瓶汽水、一個玩偶,或是更大的獎品。 讀者林淑欣(台北市) 驚喜 山水 讀者賴友梅(宜蘭縣) 走出蝸居,站高一點,幸福就在咫尺間。 夢想 讀者黃妙婷(台北縣)   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依然期待,繼續等待,載著夢想,往遠處飛奔。 景象 這是我住了二十九年的家。整個台灣都改變了。現在,熟悉的台灣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 漫畫家朱德庸 愛心 台灣有很多有愛心而又慷慨的人,富人中有,窮人中也有。我真是幸運,因為我在台灣看到好多巴菲特。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 作家吳若權 人情 十七歲那年暑假,我為了賺點學費 ,受僱到北縣三芝山上的工地除草。隔鄰陌生的農人看我早出晚歸十分辛勞,送我兩顆冰涼的水梨解渴。後來才知道那是像水梨的嫩筍,裡面有濃郁的人情味, 這麼多年來時時提醒我:要對陌生人,更好一點。 我十四歲時決定從宜蘭到台北求學,內地朋友說,一個女人敢於自願隻身離鄉多遠,表示企圖心有多大。我不過夜郎自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第一次覺悟,自己不過是隻軟腳蝦。 回家 作家/主持人吳淡如 以上內容摘自 《讀者文摘》2006年10月號 更多「不一樣的台灣」徵稿活動優秀作品, 已刊登在 ,歡迎上網瀏覽。 .h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