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上-微机教案.docx

发布:2018-08-30约8.21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总课时数:1 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这个信息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素质。 在整个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等。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 1、学生看课本P1/1-2(信息) 学生回答: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师生一起探讨实验学习:从三种液体鉴别理解信息的感知。 3、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4、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信息可靠性强 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费时、费力 直接的方法举例:做科学研究、做调查 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省时、省力 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信息可靠性不强 间接的方法举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小结: 1、什么是信息?2、什么是信息技术? 3、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后记:本节课学生了解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课后还要利用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积极的去学习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的含义;知道收集信息的场所;了解分析信息的方式;懂得处理信息的意义。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判别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完善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信息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能力。 难点:突破“收集和分析”环节的僵化认识,启迪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考方式。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播放视频资料,学生的眼球被《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定格在屏幕上。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图片,听到了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眼睛看到了很多画面,通过耳朵听到了声音。下面先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好吗? 生:好!? 教师点击鼠标,在屏幕上打出:议一议 1、什么是信息?2、大家最关心哪些信息?3、人是怎样认识这个信息世界的? 学生以前后四人为组,边看书思考、边讨论,教师巡视,数分钟后进行交流发言。 对问题一,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打出:反映事物状态、特性和变化的……的字幕。微笑着问道:“明白……的意思吗?”省略号引起了学生再次思考,使大家从具体的图片、文字、声音、事件中形成了信息概念。 对问题二,学生的回答可谓包罗万象:从天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