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10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配制方法注意事项 ①配制环境要清洁,一般并不要求无菌,但所用器具和原料及附加剂尽可能无菌; ②配制剧毒药品,严格称量和核对,并谨防交叉污染; ③对不稳定性药物应注调配顺序,有时还要控制温度及避光操作; ④注意活性炭吸附热原对药物含量的影响 (三)药液的配制 二级过滤 粗滤:砂滤棒、板框压滤机 精滤:微孔滤膜过滤器 (四)药液的过滤 (五)药液的灌封 封口有拉封和顶封,主张拉封(对药液影响小)。 注意事项:剂量准确;药液不沾瓶;通惰性气体时既不能使药液溅至瓶颈,又使安瓿空间空气除尽。(N2和 CO2) 出现问题:剂量不准;封口不严;出现大头、焦头、瘪头、爆头等。 (六)灭菌与检漏 灭菌:121oC×15min 检漏:颜色水 (七)灯检、印字与包装 可见异物 ≥50μm 四、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一)可见异物检查 可见异物 >50μm 四、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二)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 Rabbit test——热原 Limulus lysate test——细菌内毒素 详见药典附录 (1)细菌内毒素或热原(P177) 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称热原(pyrogen)。 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热原,大致可认为热原=内毒素=脂多糖,分子量一般为1×106左右。 (2)热原反应 发冷、寒战、体温升高、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3)热原的性质 A、水溶性:脂多糖,能溶于水。 B、耐热性:60℃,1h不受影响,100℃也不分解,但在250℃,30-45min;200℃,60min;或180℃,3-4h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在通常注射剂的热压灭菌中热原不易被破坏。 C、过滤性:热原体积小,约1-5nm,一般滤器均可通过,即使微孔滤膜,也不能截留,但可被活性碳吸附。 D、不挥发性:本身不挥发,但可随水蒸气中的雾滴带入蒸馏水。 E、其他: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去氧胆酸钠也能使之破坏。 (4) 热原的污染途径 A、注射用水:是热原污染的主要来源; B、原辅料; C、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等; D、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 E、输液器具。 (5)热原的去除方法 A、高温法;250℃,30min以上。 B、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洗液或稀氢氧化钠液。 C、吸附法:活性碳用量0.05-0.5%(w/v),针用活性炭。 D、离子交换;10%的#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8% #12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丙球注射液中热原。 E、凝胶过滤法;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分子筛)。 F、反渗透法;通过三醋酸纤维膜除去热原。 G、超滤法;3.0~15nm超滤膜。 H、其他方法如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以及微波等。 四、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三)无菌检查 详见药典附录 (五)其他检查:具体品种略有不同。 (四)pH测定:4.0-9.0, pH计 五、举例 1、维生素C注射液(P201) 处方: 维生素C (主药) 104g EDTA-2Na (络合剂) 0.05g 碳酸氢钠 (pH调节剂) 49.0g 亚硫酸氢钠 (抗氧剂) 2.0g 注射用水 加至 1000ml 制备:80%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维生素C→碳酸氢钠→EDTA-2Na、亚硫酸钠→pH6.0-6.2→注射用水全量→过滤→通二氧化碳灌封→100℃, 15min流动蒸气灭菌。 五、举例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P202) 五、举例 3、二巯丙醇注射液(P202) 第十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2)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剂室 徐月红 E-mail139.com Tel 本章教学内容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分类、质量要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制备中的各种技术 注射剂 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 眼用制剂 本章教学要求(1) 掌握各种制药用水的概念和用途 掌握灭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中的热力灭菌法。 熟悉各种水处理技术 熟悉过滤技术(自学; 过滤的操作在注射剂中学习) 熟悉化学灭菌和无菌操作法 了解空气净化技术及GMP的要求 (自学) 掌握注射剂的概念、分类、特点及质量要求 掌握注射剂的处方组成和制备 掌握注射剂中热原的性质及去除方法 掌握注射剂中渗透压的调节 熟悉输液和注射剂的异同 本章教学要求(2) 本章教学要求(3) 掌握注射用无菌粉末、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