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息加工概述》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9-07-25约1.2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加工概述》教案 【背景信息】 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年级:高一 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时:1节课,40分钟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编程加工信息的工作过程和基本特征。 2、教材地位: 《信息加工概述》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信息加工是整个信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上一章中已经介绍了信息获取的相关知识,包括: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因特网信息查找及搜索引擎的使用。本章为第一章后续内容的第一部分内容,简单介绍信息加工的过程与方式及计算机信息加工,而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会在后面几节中重点介绍。 3、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信息加工的过程与方式及计算机信息加工两部分内容。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介绍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自动化、人性化、智能化的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可以结合第一章所学的信息技术的人性化、大众化发展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 4、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或多或少会接触信息加工的知识,在第一章中也已经学会使用网络搜索信息,并将其进行保存。基本具备本节课内容所需知识与技能。但学生对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了解不多,不能对其进行归纳,所以需要在本节课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知道信息加工的重要性。 理解信息加工的过程与方式。 把握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及其各自适应范围。 过程与方法: 教师举例演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有效加工信息,锻炼学生思维逻辑及处理信息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充分体验计算机加工信息优势。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已有经验中总结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及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优势。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特征。 四、教学方法 利用任务驱动法,以生活案例和软件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教师利用寒假自驾去三亚,引出西宁到三亚的三条路线,让学生选择哪一条路线是最合适的。 2、得知学生选路线的原因,分析他们选择的过程,提出选路线是一个筛选信息的过程,得出这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感兴趣并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分析信息加工的过程,从中体会到信息加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新课 1.由三亚自驾游的例子导出信息加工的概念,逐个介绍什么是判别、筛选…。 2.通过对自驾游过程的分析得出信息加工过程的具体内容。 3、由一般的信息加工引出特殊的信息加工即计算机信息加工,介绍三种类型,并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学生认真听讲并回答问题。 三亚自驾游这个例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更多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学习课本中乏味的知识。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类型的计算机信息加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同学们更深刻的体会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优势。 课堂小结 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知识点 巩固学习内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