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华大学数字逻辑课件-第3章2.ppt

发布:2015-09-18约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触发器-逻辑电路的记忆元件 §1.1 触发器工作原理(R-S基本触发器) §1.2 电位触发器(锁存器,Latch) §1.3 边沿触发器(D触发器) §1.4 主从触发器(J-K触发器) (D触发器是重点. 时序逻辑一章开始综合性强了,考试也是重点。进度放慢, 可逆五进制计数器实验延到第10周) 有问题的同学,此时跟进,尚来得及!如果继续放弃,只有来年重修了。 触发器-逻辑电路的记忆元件 能存储1位二进制数是基本要求。 为了好用,便于控制,才有了电位触发、边沿触发、主从触发三种触发方式。 抓住了触发方式,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不同触发方式,都反应在波形图上! 要看懂波形图,理解波形图! R-S基本触发器时序图 时序图(Timing Diagram) (没考虑延迟) 电位触发器时序图 时序图(Timing Diagram) 正边沿D触发型时序图 正边沿D触发型与电位触发器比较 边沿触发型触发器工作原理 正沿D触发器内部结构: D触发器功能表 D触发器的开关参数 1. 描述输入数据D和时钟脉冲CP之间关系的参数 数据建立时间tsu(set up) : tsu =tpd1+ tpd2 (2级门延迟) 数据D要在CP脉冲前沿之前到达;即在CP到来之前,数据应该等在门3门4的输入。否则CP前沿接收的数据就不是想要保存的数据。 数据保持时间th(hold) th =tpd3 (1级门延迟) CP到来以后D不能立即就撤,要维持一定时间,必须等待从触发器稳定地“记忆”了数据D,并经维持-阻塞电路阻止D端的变化进入触发器内部。 因此,D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宽度! 数据建立时间与保持时间 D的变化应该提前CP前沿 ,撤除应该在CP正跳变之后。 数据建立时间与保持时间的内部结构 数据建立时间:数据D需要经两级门延迟,形成互补数据等候在门3、门4输入端,CP正跳变到来时才能改变状态。 数据保持时间:CP正跳变之后,数据会经门3门4输出改变主触发器的状态。此时门3门4的输出经维持阻塞通路反馈到门1门2输入,即使D再变化也不会影响输出。因此是1级门延迟(指门3或门4)。 2. 描述传输延迟的参数(Propagation) tpd CP脉冲前沿到触发器翻转的时间 传输延迟时间tpd的内部结构 3. 描述CP脉冲宽度的参数 twCP- = tsu 负脉冲准备数据 twCP+= tpdCP Q,Q 正脉冲触发器稳定翻转 Tmin = twCP- + twCP+ fmax = 1/Tmin 例题:由触发器开关参数设计时钟脉冲 例题:由触发器开关参数设计时钟脉冲(续) 例题:分析从D输入?Q翻转有没有延迟 多个触发器及门组成的电路开关特性 估算系统的最高时钟频率: §1.4 主-从触发器 直接置位-复位的R-S触发器 -- 电位触发器 -- 边沿触发的D触发器, 已经找到了最好用的,为什么还要主从触发器? 主-从触发器的最主要特点:用于设计计数器时,附加电路少,简单! 什么是主-从触发器?主触发器和从触发器是两个独立的触发器. 两种主-从触发器:R-S主从触发器和J-K主从触发器. 主从R-S触发器(Master Slave FF) 主从R-S触发器(Master Slave FF) 单端输入,可消除不允许状态。变为主从结构的负边沿触发 主从J-K触发器 主从J-K触发器 J-K触发器时序图 主从J-K触发器的动作特点 两步动作:CP=1,主触发器接收输入,从触发器状态不变;CP下降沿到来时,从触发器接收主触发器状态.Q和Q的变化发生在CP下降沿.因此触发器功能表是按照CP下降沿时J-K的取值来确定的. 由于主触发器是一个电位触发器,所以在CP=1期间的输入变化都会影响主触发器状态. 问题:在CP=1期间,J、K不允许变化!如果J、K在CP=1期间变化的话,触发器的状态就不满足功能表。 JK触发器抗干扰能力差。 J-K触发器的时钟设计 触发器的功能特点决定了时钟配合方式 CP+脉冲的不能太长! J-K触发器增加直接置位-复位 J-K触发器应用:计数器 J-K触发器应用:计数器 J-K触发器的开关参数 1. 数据建立时间tsu(set up) 主触发器在正脉冲时间接收数据,要稳定。 tsu =tpd2+ tpd3 + tpd4 - tpd9 (2级门延迟) 数据保持时间th(hold) 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