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牢不放追求公平正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盯牢不放 追求公平正义
实地查看执法办案场所,走访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听取基层群众意见,2015年3月以来,全省人大上下联动,围绕依法履职、公正司(执)法情况持续监督,推进人大司法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打出一套完美的监督“组合拳”,展现省人大司法监督方式优化与转型的“踏石之印”。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关于依法履职、公正司(执)法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至此,贯穿全年、全省人大上下联动开展的深化司法监督工作暂告一段落。
“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每一位委员手中拿到的测评表上都有这三个选项,在认真听取报告并开展审议后,对省公检法司四个机关分别进行了测评投票。投票结果当场宣布并书面送达各司法机关,作为整改工作的依据和参考。这种直观、量化且刚性的监督形式,不仅极大地触动了被监督机关的“神经”,对后续整改也起到了直接推进作用。
深化监督:打出漂亮“组合拳”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对公检法司机关陆续开展了修改后的刑诉法执行情况监督、规范执法公正司法情况监督。司法监督的思路脉络清晰:以“规范性”为监督抓手,2013年,首先对司法机关贯彻实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开展专项监督,侧重从程序规范角度开展监督,2014年,对司法机关规范执法公正司法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监督,侧重从规范执法整体角度开展监督。今后再陆续围绕人员、机制等不同角度跟进专项监督。
省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宋光宝曾把这种监督手段很形象地比作抓住了“牛鼻子”。规范性涵盖面较广,涉及到程序、队伍以及机制制度等方方面面,与公正司法休戚相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5年,省人大常委会选择对公检法司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公正司(执)法情况深化监督,可以说,这是一套完美的监督“组合拳”,展现着省人大司法监督方式优化与转型的“踏石之印”。
3月,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印发深化司法监督工作实施方案。
4月3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视频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茅临生作部署动员讲话,明确工作要求。
5月至7月,省人大内司委组织力量,分赴杭州、宁波、绍兴、衢州、台州、丽水及所属县区,深入调研,听取各地公检法司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征求人大代表、律师和基层群众的意见,了解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反映,实地察看执法办案场所。
8月底9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分别带队到设区的市进行专项检查,推动司法监督的深化。
9月14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58次主任会议研究审议了省人大内司委起草的调研反馈意见。
9月底10月初,省人大内司委根据主任会议意见,分别上门向省公检法司机关主要领导作了调研情况的反馈,要求公检法司机关对照问题切实整改。
如果说全年推进是深化司法监督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全省联动则是另一个显著特征。
用好用活具体监督形式,促进效果最优最大化,一直是省人大内司委探索的目标。纵向联动方面,各市、县(市、区)人大开展了各具特点的深化司法监督工作。如,杭州市将上下联动深化司法监督与检察机关反贪反渎工作、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等专项监督相结合;宁波市、舟山市、丽水市与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相结合;温州市突出公安立案和法院执行两个重点问题、金华市突出公检法司机关主要业务部门和基层庭队所单位两个重点对象开展监督;湖州市专门组织了关注公正司法、代表一线视察活动……
横向联动方面,省人大内司委没有坐堂听报告,而是与公检法司机关“面对面”地沟通反馈,配合默契,在选题、方案制定、调研、反馈和报告起草等环节保持密切联系,监督更加高效。温岭等市县人大还专门成立了工作班子,所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分成几个组,共同开展调研检查等监督工作。
全面调研是本次监督活动特点之一。各级人大既面对面听取公检法司机关汇报,又背靠背征求政法委、纪委、信访等其他相关部门意见。从“背靠背”到“面对面”,监督也更加务实,更接地气。既征求人大代表、律师和乡镇村居基层组织、企业负责人意见,又当面听取监所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反映,还实地察看有关执法办案场所,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使调研结论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经得起检验和推敲。
例如,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向信访人员、服刑人员征求意见,并对公检法3家开展测评活动,向19个镇、街道的干部群众发放测评表,共回收1092张。平湖市人大常委会在向看守所羁押人员书面征求意见后,羁押人员主动要求约见人大法工委的同志反映问题。
深入调研:瞄准突出问题谋整改
本次深化司法监督,以发现问题、梳理问题、指出问题、督促整改问题为重点。通过调研,各方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