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词律新编》——小令 第四卷.doc

发布:2018-01-21约3.7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词律新编》——小令 第四卷???? ?【卜算子】 【减字木兰花】【巫山一段云】 【谒金门】 【好事近】 【忆秦娥】 1、 【卜算子】 ???? 四十四字,双调。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卜算子令》《黄鹤洞中仙》等。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卜算子》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主席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变体(一)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卜算子》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变体(二)首句变“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卜算子》宋·杨冠清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变体(三)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卜算子》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变体(四)下阕末句变“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我住长江头”的“长”字未拘格律。因为前后两句都要用“长江”才能更好表达意境,就只好破例了! ●变体(五)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   · 末句变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卜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变体(六)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   · 上下阕末句变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    ·   《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变体(七)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上阕末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 下阕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 *   ·   《眉峰碧》宋·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隻!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综述:上下阕首句可以换“(仄)仄平平仄”,并入韵;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阕末句可以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里,下阕末句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 眉峰碧》以外,44~46字体总共变化组合为36种。据《唐宋词学大辞典》,《卜算子》有变体30余种。在下共见到其中七种变体。 但是众多的体,只有一种使用最多,便成了正体! 2、【减字木兰花】 ??? 四十四字,双调。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金莲出玉花》《益寿美金花》《四仙韵》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每两句一换韵)   《减字木兰花》宋·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金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因困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变体《偷声木兰花》,五十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可犯孤平)。  * *   · * *   · *  · * * * · (每两句一换韵)   《偷声木兰花》宋·张先   画桥浅映横塘路,流水滔滔春共去。目送残(一作斜)晖,燕子双高蝶对飞。  风花将尽持杯送,往事只成清夜梦。莫更登楼,坐想行思已是愁。 3、【巫山一段云】 ???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变体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又名:《金鼎一溪云》。 ●正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