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4海洋与人类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PAGE
PAGE8
海洋与人类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4题。
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何处()
A.c处B.d处
C.e处D.f处
2.图中字母代表入海河流挟带的泥沙的是()
A.aB.b
C.eD.c
3.石油、自然气主要分布在何处()
A.a处B.d处
C.e处D.f处
4.多金属结核分布在何处()
A.d处B.e处
C.f处D.c处
下图是某地海岸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
5.假如从避风的角度来看,图中哪个地点比较适合建渔港()
A.甲B.乙
C.丙D.丁
6.波浪能较为丰富的地点是()
A.甲、乙B.丙、丁
C.甲、丁D.乙、丙
联合国“海洋污染科学问题专家联合组”为海洋污染下的定义是:“人类干脆或间接地把有害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造成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环境美丽程度等有害影响。”据此完成7~8题。
7.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A.沿海城市排出的大量生活污水
B.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
C.海上石油平台的油轮事故,引起的石油渗漏和溢出
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并最终进入海洋
8.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是治理()
A.沿海城市排出的大量城市垃圾
B.核电站排出核废料和冷却水
C.石油污染
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并最终进入海洋造成的污染
赤潮是指在肯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颜色改变的一种生态异样现象。赤潮是一种严峻的海洋灾难,发生时常使海水变为红色或褐色,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逼。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富养分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B.赤潮的预防首先就是要限制海水的富养分化,削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陆源污染物质向海洋的排放
C.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改变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缘由
D.赤潮的发生与海水养殖没有关系
10.我国杭州湾、莱州湾、辽东湾都可能发生赤潮,但珠江口简单发生赤潮的最主要缘由是()
A.面临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密集
B.纬度低,海水温度高,更有利于赤潮生物甲藻、硅藻等大量繁殖
C.较其他海疆更为封闭,有利于赤潮的发生
D.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
下图是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A处的筑港条件优于B处。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河流入海口处,常因天文潮引起海水倒灌,河水盐度上升,这种现象称为咸潮。咸潮在该河口最易发生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2.2005年12月,我国珠江口发生了类似的咸潮,其危害和造成的损失超过了以往发生的任何一次。造成这次咸潮损失最大的最主要缘由是()
A.与天文潮潮差变大有关
B.与东南季风风力最大有关
C.与台风的影响有关
D.与珠江流域旱情严峻有关
二、非选择题
13.读“辽东湾污染状况图”和“辽东湾海疆图”,分析回答各题。
(1)辽东湾所在海疆属于我国的内海________海,我国内海还有________。在这些海疆,中国拥有肯定主权。
(2)近年来,辽东湾污染状况严峻,从污染标准指数分析,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这些污染物大量排入辽东湾,会导致海水________化,破坏生态系统。
(3)结合辽东湾四周工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分析,导致辽东湾污染较重的缘由主要是:
①从陆上和海岸生产活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海上生产活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海疆自然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辽东湾的环境问题不仅包括海洋污染,还包括海洋生态破坏,其人为缘由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4海洋与人类
1~4.解析:海洋渔业资源、油气资源一般分布在大陆架海区,而多金属结核分布在海盆中。
答案:1.B2.A3.B4.C
5~6.解析:依据图示经纬网可判定该地为太平洋中一岛屿,且处于东北信风带限制范围内,甲、乙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带,波浪能较为丰富。丙处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地带,适合建渔港。
答案:5.C6.A
7~8.解析: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特殊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很大。随着海上作业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特殊是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扩大,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威逼日益严峻。
答案:7.B8.C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