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小麦粉营养成分与品质特性比较研究 .pdf
不同产地,养成分与品质特幽皎开究
小麦粉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食品原料,其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受到多种因的影响,包括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及
土壤成分。本文旨在探讨不同产地小麦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通过分析其蛋白质、淀粉、矿物质和质构特性等指标,
揭示影响小麦粉品质的关键因,为小麦粉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样本采集区域与标准化处理
本研究选择了相同品种的小麦,并在哈尔滨、毫州和成都三个具有代表性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采样地采集样本,以
消除品种差异的影响,专注于分析不同气候与土壤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采样在小麦成熟期进行,采取多点平均采样法确
保样本代表性。样本经流水清洁、低温干燥(低于40°C)后,用实验磨粉机研磨至80到100目细粉,并使用80目筛
网筛分去除粗颗粒。整个处理过程在无菌环境中完成,随后在4°C的条件下低温密封保存。每份样本均贴有标记,记录
产地、处理日期等信息,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2营养成分测定
2.2.1蛋白质含量测定
将小麦粉样品粉碎至均匀粒径后,称取0.5g样品,加入10mL浓硫酸和适量催化剂,加热至420°C使溶液变为澄
清浅绿色,冷却后稀释至50mLo取10mL消化液,加入30mL40%氢氧化钠生成氨气,蒸馅收集液体于硼酸溶液中,
并用0.1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计算氮含量并转化为蛋白质含量。
2.2.2湿度测定
使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量小麦粉样本中的水分,校准仪器后称取2.0g样本,设定加热至130°C,仪器自动记录水
分含量,检测约5-10mino用烘箱法将5.0g样本置于105°C烘干4h,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在温度20°C,湿度40%-50%
条件下监测,样本水分含量稳定。
2.2.3淀粉和纤维含量测定
采用酶解法测定小麦粉中的直链与支链淀粉比例。将2.0g样品加蒸馅水,在95°C条件下水解后添加a-淀粉酶和
葡萄糖淀粉酶,在60°C的条件下反应30mino离心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峰面积确定比例。膳食纤维通过酶消解
法测定,在50°C、pH值为4.5的条件下反应1h,计算残留质量差异以得出纤维含量。
2.2.4矿物质元测定
采用ICP-S测定小麦粉中的矿物质元含量。称取0.5g样品,加入5mL硝酸和2mL过氧化氢,密封后于120°C
的条件下加热2h溶解,冷却后置于超声波浴5min排气。设置ICP-S参数,重复测定3次并取平均值,以确保钙、镁、
锌等元的精确测量。结合不同产地小麦粉的矿物元含量,分析土壤对小麦粉营养成分的影响。
2.3品质特性测定
2.3.1面筋含量测定
采用标准水洗法测定小麦粉的湿、干面筋含量。称取5.0g样品加3.0mL水搅拌形成面筋网络,在40°C流水中洗
去淀粉,得湿面筋并称重。脱水后称干面筋质量,计算湿、干面筋比例,重复3次取平均值。通过回归分析评估蛋白质
对面筋形成的影响。
2.3.2吸水性测定
采用标准吸水性测定方法,称取10g小麦粉在25°C条件下下每分钟加水1mL,以200rpm搅拌2min,分别在25°C、
30°C和35°C条件下重复3次测定,计算平均吸水量。通过不同吸水比例制作面团,记录成品体积、比容、气孔结构等,
分析吸水量对烘焙品质的影响。
2.3.3质构特性测定
称取50g小麦粉,按湿度60%加30mL水,搅拌5min成面团,置于质构分析仪测硬度和弹性。在1mm/s压缩速
度下记录抗压峰值,并逐步加压至700g测弹性恢复高度。
2.3.4色泽测定
使用色差仪测定小麦粉色泽,设定D65光源、10。观察角度和反射模式。称取10g样品铺展在测量窗口内,确保
平整覆盖,记录L*、a*、b*值,每个样本重复测定5次取平均值。样本在25°C、湿度50%条件下储存30d,每隔7d重
复测量,分析色泽稳定性并提供储存建议。
2.4数据处理
将样本的蛋白质、矿物质、面筋等检测结果按编号记录,采用插值法补齐缺失值。使用单因方差分析(ANOVA)
检验不同产地小麦粉品质差异,主成分分析(PCA)展示样本聚类分布。通过多元回归筛选出显著变量,按品质特性对
样本分组。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产地气象资料比较分析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