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总资产中包含着的固定资产在其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其管理的好坏切实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一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对其管理中暴露出的管理行为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管理弱化等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74-01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范围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其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使用中不计算资产的折旧费、不计算成本费,在行政事业单位总资产的组成中具有较大的份额,因此其管理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效益的增加和资产的自我保增值。所以,需要切实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名下的所有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其使用的效益,保障资产的安全和资产的完整以防止国家因此受到损失,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和谐长久发展。但是,在现今管理中暴露出的管理行为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管理弱化等难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完善
一、目前管理中暴露出的有关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主体意识不强,浪费和闲置现象未引起充分的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对其使用的效益完全不存在考核。虽然这几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了清产考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规范,但是因为管理的好坏与单位的正常运行无关,所以到目前为止其管理的意识仍然不强,许多管理者对思想的有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就是许多单位对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措施,未全面进行预算的管理,间接的导致了浪费和资产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低
(二)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处理不规范,帐实不相符
行政事业单位的有的固定资产在购置环节没有按规定的程序购买,从而造成该入账的没有办法入账或者根本不入账。有的单位接受捐赠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长期被个人占用,造成单位固定资产有物无账
调拨资产存在着资产转移而无资产调拨手续,或因迟滞移交手续导致财务人员无法上账,或者认为本单位未列支出,所以根本不上账的情况
有的固定资产已投入使用,但由于款项未付清没有正式发票或者工程未及时决算而没有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在处置中也存在问题,有的资产早已报废但却一直没有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虚增资产。有的单位不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不经评估、拍卖,随意作价处理,处理后也不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和账实不符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暴露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一)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足,随意性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几乎都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来承担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统计管理同一般企业的市场经营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差别。许多资产不计折旧费、不计算本钱,对资产的是否增值也没有过程中的考核,从而使得许多单位领导都不去重视资产的实际管理工作。目前,中国尚没有一套完善的资产增值保值的考核制度和标准。大多数单位对资产的处置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限,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来工作,因此导致相关工作者和领导也对资产的浪费和闲置相当无助
(二)固定资产验资手续,程序不规范和严谨,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无法使用需要报废的资产应根据有关文件。认真详细填写《处置表》向上级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以后,仅财政部门、国资委和其他相关机构部商定后才可以注销账户,然而,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存在有一些脆弱性和局限性,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在实践中,部分资产如计算机,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速度较快,而财务审批过程滞后,使得账面数目的同实际数目存在一定出入
(三)财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能力不强
例在资产的现实报废程序中,审核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力按照标准可以审核使用单位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符合标准,那些没有被审核通过的资产在下一次的申报时,必须还要重新进行一次第一次的申报手续,这就使得管理上的混乱。同样,事实上,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协调,不仅有核算,但也要有数量的控制,固定资产金额和数量的核算需要财政、后勤和使用部门一起通力合作。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重行政,轻视管理,宽松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缺乏领导意识。目前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听从主管领导的指示,导致不能按照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履行自身职责,这使得具体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同时,发现有个人会计人员整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