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发布:2017-01-20约1.18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06-7-18 16:55:16 被阅览数: 1881 次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   摘要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抓紧研究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从资产配置、使用、调配、处置等诸环节加强管理的新机制。   关键词 固定资产 管理 核算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 1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财务处理不到位。 1.1.1 有的单位钻制度的空子,购入固定资产不入账,直接列支费用。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及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甘财统[2002]35号)中都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如果机械地按照这一定义来界定固定资产,往往有些单位会零星购买一些物资,例如,一次购置单价300元/套的文件柜20套,总价值6 000元,应列入固定资产帐。如果一次只购买一套,那么每次列支300元是否也要列入固定资产帐呢?大部分单位会列入固定资产帐,但有些单位没有将其列入固定资产。 1.1.2 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甚至不入账,尤其是房屋建筑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财政拨入经费,基本上只能满足日常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单位搞一些基本建设,资金缺口得不到及时补充,多由施工单位代垫款项,发生的财务纠纷较多,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发票不能及时开出,以致于有部分固定资产已完工多年,还没有入账。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严重不符。 1.1.3 上级下拨、配发或其他单位捐赠的固定资产不经财务登记入账。有些上级部门利用资金便利条件,给下级业务对口处室购置的电脑等办公用品,发放时只要求领用单位的经办人签字,未要求接收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这样很容易造成上下级单位都不做固定资产处理,上级单位认为物品已发放给下级单位,不做固定资产入账处理,只列费用支出,下级单位财务人员未见到固定资产移交清单,也不做固定资产登记。我办就有此现象,上级奖励、配发的电脑,核查固定资产账时,竟未登记入账,使用的人也不知,如果使用人将此电脑拿走,也无从查找。 1.2 忽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管理上的漏洞。有的单位未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有制度,但未按规定执行,或执行了只是流于形式,不去认真加强管理。 1.3 固定资产的转移情况严重。其主要表现是: 1.3.1 有少数上级单位由于某种原因,利用管理控制资金的分配权利,利用下级单位的名义购买固定资产,且记入下级单位固定资产账户而下级单位从未使用过,甚至未见过该固定资产,下级单位往往考虑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不予管,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 1.3.2 上级单位个别工作人员以工作名义长期借用下级单位的车辆、电脑等固定资产,下级部门由于受制于上级单位个别人的权利,往往有苦难言。 1.3.3 有些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办理手续时不经财物管理部门签字,领导就同意人事部门给予办理调动手续,等财物管理部门要求其退还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时,其一直推拖,至到人走了物品还不归还,引起的固定资产流失;有些领导调到另一个单位任职,或者升迁到更高一级单位任职,将原来乘座的小轿车和手提电脑也带走,财物管理部门或单位领导碍于面子也不追要,造成固定资产转移。 1.3.4 部分单位将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转移给其他单位时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由于过时或不用的固定资产对于该单位而言已没有使用价值,因而不被重视,领导的一句话往往就会处理掉部分价值不菲的资产。 1.4 擅自报废、处置固定资产不合规。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规定了审批金额起点。虽然这些文件都作了规定,但有的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认为按国有资产处置程序操作比较麻烦,故在国有资产出售时不按规定程序处置,未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批准,仅由单位领导同意后,擅自出售国有资产,擅自定价,随意性较大。个别单位在处理资产时没有做到公开竞卖,资产在处置中不能实现最大化。 1.5 资产收益流失。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来源大多为无偿划拨和财政拨款积累形成,固定资产按其性质和用途划分属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为从事公务活动之用,不是为了转售,但有闲置资产进行合理利用是可以的,将闲置的车辆、房屋等固定资产出租创收,这本应是增收节支的好事,而有些单位将取得的收益不入账或设立账外账,直接用于发放各种名目的奖金、福利,造成部门单位之间因占有国有资产的资源不同,而使职工的工资外的福利待遇相差收入悬殊的不公开现象;有的虽将收入入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