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增加值知识介绍.ppt

发布:2015-09-15约8.77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资本充足率及经济增加值知识介绍 浙江涌金仓储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8月13日 第一部分 资本充足率及经济增加值 总体概念 总体概念 一个指标 两项制度 三类资本 四个概念 一个约束指标 任何没有约束的增长或发展都是非理性的 资金约束指标:存贷比 流动性风险 资本约束指标:资本充足率 财务风险 资本充足率指标,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办法规定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 资本-扣除项 资本充足率= ——————————————— 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 核心资本充足率= ——————————————— 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资产的风险权重分为0%、20%、50%、100%等档次。 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债、长期次级债。 (核心)资本扣除项:商誉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资本投资(50%) 对非自用不动产或企业投资(50%) 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期权风险 资本充足率指标是资本约束,规避的是财务风险。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权益(资本) 二项文本制度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3月1日施行,2007年1月1日达标限期) 资本监管的框架或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要求 8% 4% 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 信息披露 《巴赛尔协议》或新《巴赛尔协议》 《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及《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修订案》(1988年7月公布,1998年4月修订) 分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巴塞尔协议的发展过程 巴塞尔协议的出台起源:前联邦德国赫尔斯塔银行(Herslatt Bank)和美国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ional Bank)的倒闭,促成了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的诞生。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对协议进行了首次实质性完善,从资本标准、资产风险两个方面对银行提出了明确要求,使资本充足率成为了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其后,随着国际银行业不断发展,协议历经修订。 1991年,巴塞尔委员会重新定义了计入附属资本的普通准备金与坏帐准备金,资本用来帮助银行抵御不可预见风险的概念得到突出。 1994年和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分别调整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险权重和一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加权风险资产的计量日趋严谨。 1996年,风险的概念被进一步拓展,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商品风险,都需计提资本金进行约束。风险控制的概念开始朝着立体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新协议的原则和框架初露端倪。 从1998年开始,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全面修改协议。委员会分别在1999年、2001年、2003年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草案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新协议得以正式出台,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体系发展的新里程碑。新协议不但再次明确规定了最低资本要求,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监管指标,而且将资本风险的范畴大大加以延伸,力图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全部纳入协议体系,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风险计量方法的创新。 三类资本 账面资本:是会计准则定义的资本,一般指银行持股人的永久性资本投入,包括普通股和资本公积等。 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要求银行拥有的最低资本,分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 经济资本:是从风险角度计算的银行资本应保有额,是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它的数额多少与该银行的实际风险的大小密切相关。 四个概念 预期损失:指银行从事某项业务所产生的平均损失,可以通过对银行损失的历史数据统计得出,相对非预期损失,是发生概率相对较大的损失。银行对预期损失通过定价和专项损失准备金提留弥补。 非预期损失:指银行实际损失超过上述平均损失以上的损失,它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标准偏差。 非预期损失需要由银行的资本来抵御。非预期损失发生的概率不能完全从历史统计中得出,它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和政策性。 资本成本:经济资本的机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