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导数的运算(单元说课稿)高二数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
5.2导数的运算(单元说课稿)高二数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2导数的运算(单元说课稿)高二数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高二数学教材第5.2节,主要内容包括导数的四则运算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具体涉及导数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以及链式法则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导数的基本运算规则,提高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数学抽象:通过导数的运算学习,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律。
2.逻辑推理:通过导数运算规则的推导和应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推理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运算:通过导数运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增强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导数的乘法法则: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乘法法则的应用,能够正确计算两个函数的乘积的导数。
-导数的除法法则:重点在于理解除法法则的应用,能够计算两个函数的商的导数,特别是分母为零的情况。
-链式法则:重点在于理解复合函数导数的计算过程,能够正确应用链式法则进行多层次的导数计算。
2.教学难点
-复杂函数的导数计算:对于函数形式复杂,尤其是涉及多个函数复合的情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步骤和顺序。
-分母为零时的导数计算:当分母在求导过程中变为零时,学生往往难以判断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导数的基本规则。
-导数运算中的符号处理:在导数运算中,正负号的正确处理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点,特别是在使用除法法则和链式法则时。
-导数运算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将导数运算与实际问题结合,学生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材,以便于课堂讲解和课后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导数运算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函数图像、导数定义的动画演示等,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教学工具:准备计算器或数学软件,用于辅助学生进行导数运算的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确保实验操作台等设施齐全,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导数概念,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是如何定义导数的吗?导数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数是研究函数在某一点处的瞬时变化率,它可以用来描述函数的变化趋势。今天我们将学习导数的运算,进一步了解导数的性质和应用。”
(二)新课讲授
1.导数的乘法法则
-教师展示两个简单函数的乘积,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函数乘积的导数如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点评并讲解乘法法则的应用,强调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
-练习:给出两个函数,让学生独立计算它们的乘积的导数,巩固所学知识。
2.导数的除法法则
-教师展示两个简单函数的商,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函数商的导数如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点评并讲解除法法则的应用,强调除法法则的推导过程。
-练习:给出两个函数,让学生独立计算它们的商的导数,巩固所学知识。
3.链式法则
-教师讲解链式法则的应用,以一个复合函数为例,展示如何运用链式法则计算其导数。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教师点评并讲解计算过程。
-练习:给出一个复合函数,让学生独立计算其导数,巩固所学知识。
4.复杂函数的导数计算
-教师展示一个复杂函数,引导学生分析该函数的导数计算步骤。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计算该函数的导数。
-教师点评并讲解计算过程,强调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函数的化简和因式分解。
5.导数运算与实际应用
-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导数求解。
-学生独立完成转化和求解过程,教师点评并讲解计算过程。
-练习: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转化和求解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数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和链式法则的应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导数进行求解,并撰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