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与朱元思书
主备人:郭颖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富春江就是其中一块瑰宝
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2.正音
缥,湍,邈,泠,嘤,鸢,戾,窥,柯
二.合作探究
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A.第一层
1.注释: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小结: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层。
B、第二层
1.注释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ǎo。
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ān。
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层。
C、第三层
1.注释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纶: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层。
三、精导精讲:
A.重点字词
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互相轩邈:向高处向远处伸展
负势竞上:向上
风烟俱净:消散尽
望峰息心:使……停止
B.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1.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再分说异水( 清,急 )奇山( 峻峭 )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望高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
4.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四.运用提升
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及注释
六.教学反思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