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7年普通高考上海卷化学试题解析.doc

发布:2018-12-25约1.67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3 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解析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石油的组成及性质等知识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石油的裂化是将碳链较长的烃断裂成碳链较短的烃,所以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C错;石油分馏是依据蒸馏原理将石油中各成分按沸点范围进去分离,得到的各馏分是处于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混合物,故D错。 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与U互为同位素 D 23592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及原子结构知识,对于原子,Z表示的是质子数,A表示的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故A选项错误;对于原子而言,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故C正确,D错误。 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葡萄糖的结构及性质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葡萄糖中含有醛基,故B正确;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淀粉、蔗糖等最终都转化为葡萄糖供细胞使用,因此C正确;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等,故D错。 4.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 摩尔质量g/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C 溶解度g/100g D 密度g/cm3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常用物理量的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g,故C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从物理量的定义出发来理解、记忆、应用。 5.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常识。由质量守恒可知A项正确;在木块被劈开时,断裂的是其中的某些纤维素分子,原子结构并未被破坏,故B错误;C金属导电是靠金属内的自由移动的电子,当在气态时不能导电,故C正确。室温下的水结成的冰叫“热冰”,由韩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制得,故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类水解知识,同时还涉及到酯的水解、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等知识。纯碱水解,溶液显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故A与盐类水解有关;B为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C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D溶液有臭味是因为硫化钠水解后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 7.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 7.D 【解析】本题看似一个信息题,其实所给信息仍是中学常见离子检验知识NH4+的检验是利用NaOH与其反应产生NH3,I-的检验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产生黄色沉淀AgI,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或者与苯酚反应,溶液显紫色),只有Ca2+不能反应生成气体,故D不合理。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