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上海卷).ppt

发布:2017-07-12约1.18万字共9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 章 功率电子线路 1.1 功率电子线路概述 1.1.1 功率放大器 1.1.2 电源变换电路 第 2 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2.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1.1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2.1.2 丁类和戊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2.1.3 倍频器 2.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 2.2.1 近似分析方法 2.2.2 欠压、临界和过压状态 2.2.3 四个电压量对性能影响的定性讨论 2.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2.3.1 直流馈电电路 2.3.2 滤波匹配网络 2.3.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2.4 高频功率放大器 2.4.1 高频功率管及大信号输入和输出阻抗 2.4.2 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举例 4.串、并联阻抗转换公式 若将一个由电抗和电阻相串接的电路与相并接的电路等效转换,根据等效原理,令两者的端导纳相等, 即 由此得 (1) 串转并公式 (2)并转串公式 (3)说明 ① 式中, ② Xp 和 Xs 为实数 ③ 电容: XC 电感: XL = ?L 上述各式表明,Qe 取定后,Rp 和 Rs,Xp 和 Xs 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转换前后的电抗性质不变( Xs 和 Xp 有相同的正负号)。 5.滤波匹配网络的设计   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都较小,一般在 10 以下。考虑到谐波抑制度,常用的滤波匹配网络除了上述最简单的 L 型外,更多的是由三个电抗元件组成的 ?、T 型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多级混合网络。下面就介绍滤波匹配网络的阻抗变换特性。   假设滤波匹配网络的固有损耗电阻为零,即回路传输效率趋近于 1,外接负载电阻为 RL,要求与 Re 和 C0 的串接或并接阻抗相匹配,C0 为功率管的分布电容。   利用串、并联阻抗转换公式,就可以导出各种滤波匹配网络的元件表达式。 图 2–3–7 基极偏置电路   例 1:图 2-3-7(a)为 T 型滤波匹配网络,要求与 Re 和 C0 串接阻抗匹配,求各元件表达式。   解:将 T 型网络分割成两个串接的 L 型网络,图中 。 再对这两个 L 型网络进行分析。   在后一个 L 型网络中,将 XC2 和 RL 的串接阻抗转换为 Xp2 和 Rp2 的并接阻抗,分别取值为 (注意 XC2 含负号)       (b) 图 2–3–7 基极偏置电路   令       ,回路并联谐振,则 L 型网络呈现的谐振电阻为 其中, 且网络元件的表达式为 XC2 = - Qe2RL,   再来分析前一个 L型网络,它的负载电阻为  。将  和    的并接阻抗转换为 Xs1 和 Rs1 的串接阻抗,分别为   其中      。令         ,回路串联谐振,则 L 型网络呈现的谐振电阻   或        ,由于 Qe2 为正实数,因而 根号内的值应大于零,故有 相应网络元件的表达式为   所以,若已知 Re、C0 与 RL,并选定 Qe1,则 T 型网络的各元件值由下列各式确定 式中,   讨论:该网络仅适用于 的匹配要求。但由于 Re 越接近 RL,A 越趋近 Qe1,XC1 就越大,相应 C1 就越小,而过小的 C1,在实践上是难以实现的,故此处,Re 不易接近 RL。 例 2:图 2-3-8 示 ? 型滤波匹配网络,要求与 Re、C0 的并接阻抗匹配,求各元件表达式。 图 2–3–8 ? 形滤波匹配电路   解:首先取 XL1 + XC0 = 0,L1 和 C0 并联谐振,网络得到简化,然后将 XL2 用虚线分成两个串联电感,即   在由  与 XC2 组成的 L 型网络中,它的负载为 RL,现将 XC2 与 RL 并联阻抗转换为串联阻抗 Xs2 和 Rs2。并令       ,网络串联谐振。 结果是网络呈现的谐振电阻为 且   在由 XC1 和   组成的网络中,它的负载为  ,现令       ,回路串联谐振,因而 或 由于 Qe2 恒为正实数,故有 RL Re   设      ,则       ,       ,若已知 Re、C0 和 RL,并选定 Qe1 ,则网络元件值由下列各式确定 该网络适用于 RL Re 的匹配要求。 1.电路(p102 ~ 103) 2.分析   ① 直流馈电(集电极、基极)电路,元件作用   ② 滤波、匹配网络(输入、输出) 第 2 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2.4.1 高频功率管及大信号输入和输出阻抗 2.4.2 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举例 (2)连动态线,画 iC 波形: 图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