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
A.开源 B.节流
C.净化 D.淡化
2.下列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 )
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
B.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
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
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
解析: 本题组利用生活中的新型生活用具,考查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节水水龙头将洗脸的用水量减少,起到了节水的目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如用淘米的水来洗菜、用节水马桶等。
答案: 1.B 2.A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说,二十年内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将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缺水日益严重的西亚地区,专家设想“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据此回答3~4题。
3.假如将南极的冰山大量地运往热带地区,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下列对此问题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运输中,冰山大量融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
B.运输中,改变途经海域洋流的寒暖性质
C.改变热带缺水地区的环境状况,而南极地区很少发生改变
D.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可能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大气环流
4.若冰山位于南极洲印度洋沿岸,从利用洋流的角度设计运送这座冰山,时间和线路合理的是( )
A.7月,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季风洋流
B.7月,西风漂流→沿非洲大陆东海岸北上
C.1月,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季风洋流
D.1月,西风漂流→沿澳大利亚西海岸→马六甲海峡北上
解析: 第3题,假如将南极的冰山大量地运往热带地区,就相当于把南极地区的水资源调到热带地区,能够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但南极地区的冰川参与全球的水循环和大气环流,大量移走南极冰川势必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第4题,运送冰山应该选在冰川融化最少的季节,7月为南半球最冷月;南极周围有西风漂流流经,顺着大洋环流的流向,合理的线路是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季风洋流。
答案: 3.D 4.A
水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运动过程称为社会水循环。读社会水循环概念框架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示自然水系统、外部再利用、废水处理和给水处理,其中乙环节应为( )
A.给水处理 B.外部再利用
C.废水处理 D.自然水系统
6.下述现象的形成与输水环节关联正确的是( )
A.地面沉降—取水 B.水质型缺水—配水
C.黄河断流—内部再利用 D.资源型缺水—回水
解析: 第5题,废水收集以后经过废水处理,再进行回收利用。第6题,由于不合理地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的沉降。
答案: 5.C 6.A
下图所示区域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增至500 mm,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据此回答7~9题。
7.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
8.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引湖水灌溉 海水淡化 改进灌溉技术 建水库调节径流
A. B.
C. D.
9.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 由图示区域的经纬度及地名(地中海、死海)可以判断该地区在西亚。第7题,依据相关信息可判断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降水量最接近50 mm。第8题,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发展灌溉农业要“开源节流”,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和,引湖水灌溉和建水库在沙漠地区效果不好。第9题,甲地区农业发达,就是得益于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技术,故成功之处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 7.A 8.B 9.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0~11题。
材料一 去年9月23日至今年2月25日,山东全省降水持续偏少,发生了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2月25日~27日,山东省大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全省大部地区旱情基本解除。自2月28日至4月1日,山东全省又有30多天无有效降雨,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大风天气增多,旱情发展趋势明显。
材料二 最新的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
10.要想缓解山东地区的缺水状况,有效的措施是( )
引长江水进入山东 引珠江水进入山东 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大量开采地下水 开挖入海新河 将山东地区的部分居民迁走
A. B.
C. D.
11.天津市政府决定,将原有的1万亩水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其原因是( )
A.华北地区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