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师范类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严 涛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
[摘 要]该研究以河南省某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师范类大学生的安全感水平和人际关系各因子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
究,得出以下结论:师范类大学生安全感总体水平偏低;师范类大学生安全感水平与人际关系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关键词] 师范类;大学生;安全感;人际关系
一、前言 表1 师范生的安全感总体特点
历史前进的车轮推进到21 世纪,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
展,人类生存的所依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在变幻莫测的
现实面前,越来越多的人难以找到心灵安全的归宿,形式多样的心理疾
患困扰着现代社会的人们。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中叶,瑞士著名心理学
家、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就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
心灵疾病的蔓延。
在现实社会中,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步入人们的视野, 按照马斯洛的统计标准,得分在24 分以下者,具有安全感;得分
教师猥亵学生事件频繁地发生,教师自杀、精神崩溃的事件屡见报端, 在25—31 分之间的,具有不安全感的倾向,仍属于正常范畴;得分在
特别是以 “范跑跑”为代表的教师的心灵扭曲,让从事 “太阳底下最光 32—39 分之间的,则具有不安全感;39 分以上的,具有严重不安全
辉的事业”的教师到底能否承担起“育人”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 感,即存在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结果表明具有不安
和舆论的质疑。近年来,理论和实证研究视野对教师心理健康关注度也 全感和严重不安全感的被试则占了调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51.1%),
逐渐提高,教师这一群体最大的来源———师范生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多 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2.3%)的被试具有较好的安全感(见表1)。
地为人所关注,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如果没有良好的心 独立样本t 检验表明性别、专业、是否学生干部之间差异不显著,
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还直接关系到 不同年级学生在安全感总分上差异显著,F (3,383)=3.63,p=.013。
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存亡。就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校园的谋杀 事后检验表明大二和大四学生在安全感平均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案、暴力事件、自杀事件几乎年年都在恐怖上演,针对这些事件的发生 (p=.007 ,p=0.008),其余各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
我们在用道德评价的同时,更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冲 表2 不同年级学生在安全感总分上的特点
突、人格的健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目前有许多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探讨,在这
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是采用SCL—90 等症状测验量表,先从症状判定
心理是否健康,再对特定群体心理健康的特点进行讨论分析,而未见有
报告从产生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动力成因这一视角进行量化分析。因此,
本研究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出发,对师范生心理安全感进行评估,并开 表3 不同年级学生在安全感不同程度上的人数及百分比
展与人际关系的归因研究,为心理健康的测量提供了另一个独特的视
角。相对于对大学生安全感产生影响的其它因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以
及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较为方便地加以
引导和施加影响的因素。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安全感的影
响,也能够为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较为直观和可操作的依
据。 (二)师范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由表可以看出,师范类大学生安全感与虚拟人际关系存在显著正
(一)研究对象 相关,与生活人际关系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表明虚拟人际关系得分越
本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