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科学第一节到第三节内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索物质的变化
九年级上册
探索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探索酸的本质
探索碱的本质
几种重要的盐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第3节 常见的材料
第4节 材料的发展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
第2节 能量转化的量变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
第4节 动能和势能
第5节 内能和热量
第6节 电能的利用
第7节 电热器
第8节 核能的利用
第9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代谢与平衡
第1节 食物与摄食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 能量的获得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内容:复习
一、物质的构成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
水电解实验导出分子可再分
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氢气,氧气的质量比值:1:8
有八个字简单概括是: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
⒈ 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 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1)中子和质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
(2)汤姆生发现了电子;道尔顿第一个提出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是: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⒉ 表4-2 几种原子的组成
原子的
种类 核电
荷数 原 子 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1 0 1 碳 6 6 6 6 氧 8 8 8 8 钠 11 11 12 11 铁 26 26 30 26 从上表中可获得以下信息:
①、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 子 数 不 一 定 等 于 中 子 数
③、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
④、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既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所以这些物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表示
4、相对原子质量
⒈定 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⒉计 算 公 式: 相对原子质量 =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离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
3.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若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
如: 阳离子:Na+ 阴离子:Cl-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即: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4、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⑴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⑵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为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为负价.
⑶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⑸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常见根(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