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第一节至第三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教材解读 本节课是整个物理光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光的直线传播,涉及光源的概念、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及光速。
本节教学可以从展示光源的实物开始,也可以从学生们讨论式学习开始。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光源,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或实物),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光源的共同特征——能够发光。对于光源内容的教学,注意把握用时不宜过多,拓展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放到课外去做。
学生已经知道一些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但对为物理学习,应重视演示实验,拓展学生的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学生已经知道,而光在玻璃和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由于学生刚刚学完声音,了解声音在空气中速度的大小。故教材以此为基础,从学生熟知的现象展开光的传播速度的教学。从“光的传播比声音快”的感悟中,直接给出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关于“科学世界”,编写这个内容的目的是多方面的:联系神话故事,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神话,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方面;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了解非常大的长度单位——光年;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②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③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思考、上网查阅资料等,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②经历研究光在空气中和水中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设计实验(主要是显示光路)的能力;
③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③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重
难
点
处
理 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利用实验证明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沿直线传播,也可以简单演示光斜射入水或玻璃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情况,以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 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利用实验与作图的方法完成“手影”的形成、“小孔成像”的形成,利用多媒体或挂图解释“日食”“月食”的形成。 实验改进 探究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如何传播:
一、用纯净水瓶装烟雾,用激光灯照射,观察现象。
二、用纯净水瓶装蓝或红墨水,用激光灯照射,观察现象。
三、用激光灯照射玻璃砖,观察现象。
结论: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可以传播,且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尝试用纯净水瓶装半瓶水和烟雾,横放,用激光灯倾斜照射,观察现象。
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径迹可能改变)。 典案一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 【新课引入】 采用素材一中的导入方式三【视频导入】。 【新课推进】
一、光源
导入语:(教师朗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光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此斑斓,也让诗人产生美好的遐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的光的世界。
设问:“街灯”“太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出光源概念)
结论: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同时播放视频“《天上的街市》”(见素材二)。
特别强调:自身能够发光的才能成为光源,月亮再亮也不是光源。
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 二、光的直线传播
探究: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让激光束分别通过有烟雾的空气、透明饮料、果冻,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光在均匀的气体、液体、固体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引出光线:让学生标绘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然后引出光线概念。
归纳: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游戏体验: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钉子钉在一条直线上?
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应用
小组讨论:光在直线传播中会发生哪些现象并有哪些应用?
经典示例:(1)影子;(2)日食和月食;(3)小孔成像。
还可补充的实例有:
(1)站队、植树、架设电线杆等怎样才能排成一条直线;
(2)射击时保证缺口、准星、射击目标“三点一线”;
(3)利用激光准直挖掘隧道(见素材二视频“激光准直”)。
(4)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
四、光的传播速度
设问:打雷时,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阅读教材P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