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理气剂课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章 理气剂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安丽凤 第十四章 理气剂 1.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 2.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柴胡疏肝散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特点。 3.元胡止痛片、气滞胃痛颗粒的组成、功效、主治。 4.苏子降气汤与旋覆代赭汤的功用鉴别。 第十四章 理气剂 学习要点 概 念 药物-- 理气药为主组成 作用--行气、降气 主治--气滞或气逆证 适应 症 气机郁滞--行气 气机上逆--降气 分 类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十四章 理气剂 1.使用理气剂时,应注意病情的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2.气滞与气逆常常相兼并见,故行气与降气也常配合使用。若兼气虚者,则需配伍补气之品,以虚实兼顾。 3.理气药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勿使过剂。年老体弱或阴虚火旺者、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慎用。 第十四章 理气剂 使用注意 药物组成:行气药为主组成 功 效:疏畅气机,行气解郁 主 治:气滞证。 行 气 一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配伍特点】 代表方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柴胡疏肝散 疏肝理气药: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郁金 配 活血药—川芎 清热药—栀子 宽中理气药:陈皮、厚朴、木香、砂仁 祛湿药—苍术 祛痰药—半夏 越鞠丸 1 《丹溪心法》 香附 川芎 苍术 神曲 栀子各等分(各6g) 【组成】 【来源】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主治】六郁证。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越鞠丸 【功效】行气解郁。 【病机】肝脾气机郁滞,致气、血、痰、火、湿、食相因成郁 【制方特色】 行气、活血、清热、祛湿、消食等数法合用,重在调畅气机 又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 香附行气舒肝开郁,以治气郁 川芎 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 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 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 1 本方五药,理气为先,统治六郁证。 既助君药行气开郁 用方要点:胸膈痞闷,胁腹胀痛,饮食不消 为辨证要点。 现代应用:胃神经症、胃及十二指肠溃 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囊炎、 肝炎、肋间神经痛、痛经、月经 不调等而有六郁见证者。 临床 应用 越鞠丸 1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使用注意:本方所治诸郁均属实证,凡郁证 属虚者,不宜单独使用。 半夏厚朴汤 2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金匮要略》 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组成】 【来源】 【主治】梅核气。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病机】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 【制方特色】 半夏厚朴汤 2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半夏降逆祛痰散结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 厚朴下气开郁除满 行气化痰并用,以痰气并治 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 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肺胃并治,行中有降 用方要点:以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 不下,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现代应用:癔病、胃神经症、慢性咽炎、咽 部异感症、慢性支气管炎、食管痉挛 等属气滞痰阻者。 临床 应用 使用注意:本方药物多苦温辛燥,适宜于痰气互 结偏于寒性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 少苔,阴伤津少者,为气郁化火,痰 火互结所致,不宜使用。 半夏厚朴汤 2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柴胡疏肝散 3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景岳全书》 陈皮 柴胡 各二钱(各6g)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各一钱半(各5g) 甘草五分(3g) 【组成】 【来源】 柴胡疏肝散 3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主治】肝气郁滞证。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病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 【制方特色】 陈皮、枳壳理气行滞,和胃降逆----调肝之中兼以和胃 行气兼以调血 柴胡、香附配川芎 行气活血 疏肝理气解郁 柴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