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温医大-妊娠糖尿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产科 王宁霏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以微小血管病变为病理基础的全身疾病 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 高血糖是胰岛素分泌绝对和(或)相对不足 发病率逐年增加 GDM发病率全球1~14%,我国1~5% 妊娠糖尿病两种情况 妊娠合并糖尿病 占20% 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allitus PGDM -原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 占80% Gestational diabetes malitus GDM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的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 妊娠期糖代谢特点 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期低10%; 孕妇抗胰岛素样物质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 胰岛素分泌随之相应增加,以维持糖代谢平衡; 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血糖升高,因此而罹患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一) 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2~4倍,合并肾脏病变时发生率高达50%(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及高胰岛素血症、组织供血不足、肾脏病变) 感染发生率高,多见阴道炎、泌尿道感染 羊水过多及压迫症状高达10倍 难产和产后出血机会多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二) 孕期糖代谢的复杂化易致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 原有糖尿病加重或难以控制 GDM孕妇再次妊娠时的复发率高达33%~69% 将来糖尿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高 妊娠糖尿病对胎婴儿的影响(一) 早期胚胎畸形(高7~10倍)、死胎、流产率10~30%; 晚期早产发生率高10~25%; 巨大儿发生率高25~42%; 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21%; 妊娠糖尿病对胎婴儿的影响(二)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低血糖 成人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率高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家族史 年龄大于30岁 孕期体重大于90公斤 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多尿) 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 不良孕产史 分娩巨大儿史 胎儿偏大或羊水过多 PGDM的诊断 妊娠前已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 6.5% 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同时任意血糖 ≥11.1mmol/L GDM的实验室诊断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4-28周及以后 —75g糖耐量试验,前1日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9点以前,5分钟内喝完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抽取喝糖前、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测定血浆葡萄糖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 OGTT检查: 空腹≥ 5.1mmol/L, 服糖后1小时≥ 10.0mmol/L 服糖后2小时≥8.5 mmol/L 其中一项异常即可诊断 妊娠合并糖尿病分期 依据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年龄、病程以及是否存在血管并发症分期 A期:妊娠期出现的或发现的糖尿病; B期:显性糖尿病,20岁后发病,病程>10年; C期:10~19岁发病,病程达10~19年; D期:10岁前发病,或病程≥20年,或合并单纯性视网膜病;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分期 F期:糖尿病性肾病; R期: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出血; H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期:有肾脏移植史 糖尿病患者可否妊娠指标 分期为D、F、R级不宜妊娠; 器质性病变较轻、血糖控制良好可以妊娠 应在孕前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再怀孕 基本治疗方案 糖尿病教育 饮食疗法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GDM的处理之一 控制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 : 孕妇无明显饥饿感 空腹血糖控制在3.3 ~ 5.6mmol/L 餐前30min:3.3 ~ 5.8mmol/L 餐后1h:8mmol/L以下 餐后2h:4.4 ~ 6.7mmol/L 夜间:4.4 ~ 6.7mmol/L 尿酮体(-) GDM的处理之二 通过饮食仍无法控制血糖,需使用胰岛素控制 剂量个体化 从小剂量开始 孕早期有妊娠反应根据监测减少剂量 随孕周不断加量 32周~36周用量达高峰 产后减量至停药 孕期血糖控制的难点 孕早中期空腹血糖较低,伴有不同程度妊娠呕吐,易发生酮症 抗胰岛素物质随孕周而增加,32~36周达高峰,胰岛素用量随之改变 分娩期精神紧张、体力消耗、进食减少血糖波动较大 胎盘娩出抗胰岛素作用突然消失,胰岛素相对过剩,血糖急剧下降 早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使血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