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3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2课时(Word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docx
第6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2课时(Word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2课时为核心,旨在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引发学生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调与课本内容的关联性。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如何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黄土高原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实地观察和调研的能力。
2.地理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分析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3.人地协调观: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地理特征;
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教学难点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②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章节。
2.辅助材料:收集黄土高原的卫星影像、地形图、水土流失前后的对比图片,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准备白板和足够数量的记号笔,以便于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第2课时。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这一课时我们将深入探讨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地理位置、地表特征等)
(3)很好。那么,我们今天就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开始学习。
2.知识讲解
(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①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第96页,阅读“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部分。
②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从教材中了解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有关,黄土主要来自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地区,经过风力搬运、堆积而成。)
③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影响黄土高原形成的因素吗?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等)
(2)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①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7页“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部分。
②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学生回答: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等)
3.案例分析
(1)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①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观看视频《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视频内容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景象)。
②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A.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B.这些问题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等)
(2)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
①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8页“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部分。
②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从教材中了解到的治理措施。
(学生回答: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
4.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
①现在,我们将进行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有哪些?
B.针对这些问题,你们认为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②讨论结束后,每组请派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汇报:成因包括人类过度开发、植被破坏等;治理方案有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等)
5.总结提升
(1)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很好。那么,我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