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播学讲稿第七章.doc

发布:2017-06-09约2.2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 [教学重点]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几种经典学说。 [导入语] ???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类型的 传播所不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这些性质和特点,是我们把握大众传播的本质 的出发点。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什么是大众传播?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回答:报纸、杂志、广播、电 视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大众传播,我们每天读书、看报、听广 播、看电视,就是在接触大众传播。不过,这种简单的理解并不能帮助我们把握 大众传播的实质。换句话说,要把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我们还必 须为它下一个较为严谨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这里试举几例: 大众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记者、编辑)通 过机械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 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指特定的社会集团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籍),电波(广播、 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 传递信息的过程”。 “大众传播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像和音声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 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state—regulated)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践活动。” 从以上三个定义可以看出,学者们为这个概念所做的定义既有类似之处.又 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就大众传播活动的主体而言,第一个定义将它表述为“职 业工作者(记者、编辑)”,第二个定义表述为‘‘特定的社会集团”,第三个定义 则表述为“媒介组织”。我们认为,将大众传播看做是职业工作者(记者、编辑) 的信息活动过于狭窄,也不能反映大众传播的本质,而把它看做是社会集团的活 动也过于宽泛。相比较而言,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第三个定义将大众传播 的主体表述为“媒介组织”更为确切。 实际上,由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 不可能概括它的全部特征。车这里,我们结合本教材的宗旨,对这一概念作出如 下界定: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 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从以上定义出发,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哪些重要特点 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把握: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这媒介组织包括报社、出版社、广播台、电视台以及大量发行为目的的各种音乐、影像制作公司。在西方国家,媒介组织以公共法人和企业法人形态为主;在我国,则以采取企业经营方式的公有制事业机构形态为主。这个特点说明,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合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大众传播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印刷技术以及电子传播技术的进步。高速轮转机的发明使报刊等印刷物的大量出版成为现实,电子通信技术使广播、电视成为远距离大量传输信息的媒介。现在,激光排版、电脑编辑、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等等更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了大众传播的规模、-速度和效率,并使它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主要部分。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受 众是一个模糊的集合概念,它并不特指社会的某个阶层或群体,而是指社会上所 有的“一般人”。任何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职业、文化层次如何, 只要他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便是受众的一员。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 是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它具有 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大众传播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产业,其产品价值是通过市场得到实现的,人们无论从印刷媒介还是从电子媒介获得信息,都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说明大众传播的信息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但是另一方面,信息产品又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一般物质产品不同.人们对它的消费主要是精神内容即意义的消费。意义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了社会的思 想、观念、科学、道德、政治、法律、宗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内容。信息与上述这些内容是分不开的。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