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苏联的经济.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复习要求:
1、熟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2、了解三次改革成效不大或失败的共性原因和个性原因;
3、理解苏联三次改革的启示。
思考: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四、赫和勃改革的异同;五、苏中社会主义建设一成一败的原因;1、苏联一系列改革没有最终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冲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B.领导人个人对改革的进行影响明显
C.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不够 ?????????????
D.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分离活动加剧;2、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指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 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 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3、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啊?(5分)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分);(1)变化:
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由加强转变为一定幅度的降低。
②减少政府开支,缩小福利规模,紧缩通货,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
(2)
①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二战后苏联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60-70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改革、80年代中期以来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共同的局限性:未从根本上认识苏联的国情,改革未坚持实事求是。;(3)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理由:
①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起??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发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③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