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怎样训练小学生把作文写具体.doc

发布:2018-10-11约2.7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怎样训练小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   小学生作文“内容要具体”,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怎样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呢?这是作文指导中的一大难题。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为此进行了大量探索,如:从指导观察入手,从学会模仿入手等。本人认为从思维、句子训练入手,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是把文章写具体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一种结果。文章语言的好坏,直接受思维的制约。思维的有序,决定语言的条理。思维的深度、广度,决定语言的容量。总之,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训练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就必须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具体”   教师无不要求学生“作文要具体”。其实,学生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比较这些句子的优劣,使学生从观察和比较中,先“悟”出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  【例句1】年轻人把神鸟捉住了。  【例句2】年轻人像猴子一样,敏捷地爬上树,悄悄地靠近神鸟,趁神鸟正唱得高兴的时候,迅速地伸出手去,把神鸟捉住了。   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例句1与例句2的内容完全一样,但给我们的感觉却不相同。例句1干干巴巴,例句2让人读过之后,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经过这样一比较,学生就明确了具体句与非具体句的区别。什么叫具体句?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具体句;反之,就叫不具体句。 ????二、通过比较和分类,使学生懂得把句子“写具体”要因描写对象而异   【例句1】:两个书包的图案一样。   【例句2】:陈小敏走进了教室。   在上面这两个句子中,第一个句子是事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事物,准确地说,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两个书包的图案”;而第二个句子是人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人物,是“陈小敏”这个人。从表现对象上说,句子可以分为事物句、人物句。 事物句可分为动物句、植物句、景物句等。下面列举几个句子: ⑴?我国捕获过一头8万多斤重的鲸,有17米 ⑵?那密密实实、郁郁葱葱的叶子下,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挂满了架,有的紫红色,有的青绿色,像玛瑙,似翡翠。(植物句) ⑶?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景物句) 人物句又可分为外貌句、神态句、语言句、心理句、动作句。下面有四个句子:   ⑴?今天老师把头发扎成一束马尾巴,身穿一套绿白相间的运动服,像春天里一株亭亭玉立的白杨树。(外貌句)   ⑵?她神采奕奕,嘴角眉梢间挂着常有的微笑。(神态句)   ⑶?老师神秘地说:“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了,你们知道她藏在哪里吗?”(语言句)   ⑷?我想: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呀?(心理句) ⑸?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动作句)   ?三、教学生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不同方法。   (一)思维联想法:联想是作文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要把一个句子写具体,实际完全可以借助这种思维方法。   ①相似联想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征。   如:这座桥弯弯的。   改写:这座桥弯弯的,像月牙儿一样。 ②相关联想法,依据当前事物想到相关的人、事、诗文,丰富文章的意蕴。 如:春雨下起来了。 改写:春雨下起来了。这雨,多么有灵性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雨,多么温柔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雨,多么悠闲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③象征联想法,取其形似或神似之处,形成象征联想,深化文章的主旨。 如:蒲公英依然活在墙角里。 改写:天啊!那株蒲公英依然活着!它比那天更精神了些。它的叶子绿油油的,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粗壮的叶脉。它的茎更挺拔了,我惊奇地发现它的茎上顶着一朵金灿灿的小花,那破裂的墙缝中透进来的微弱的阳光迎着它的“脸颊”。我看着它,我彻底地被它征服了。它是那样坚强,乐观;它对生命是那样真挚,热情。对呀,它就像那些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黑暗、阴冷没有打退他们对生命的渴望。他们顽强地,乐观地活着,活得灿烂,精彩。? ????我赞美蒲公英,为它的乐观、坚强,对生命的真挚。我由衷地向它致敬。  (二)、思维分析法:把一个事物整体分为几个部分。学生写句子常常因缺乏这种分析而写得不够具体。为此我教给了学生几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①用具体的事件代替概括的叙述,文章就会充实起来,人物的形象也会鲜活起来。   例如:老师脾气特好,待我们就象大姐姐一般。 改写:老师脾气特好,待我们就象大姐姐一般。即使我们做错了事,甚至惹了祸,她也从未发过火,而总是用她那潺潺流水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