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
在幼教的这条道路上,我似乎走得太匆匆,只希望时间快点过,却忘了好好地反思一下我这一天的工作如何?在这充满童真的路上,我收获了什么?孩子们得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我自己快乐吗?《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就像一位智慧老者,给我们娓娓述说着他们的故事。
名师,这是一个身处幼教专业都梦寐以求的头衔,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名师?开始他们也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可在若干年后,他们就可以崛地而起,成为名师,原因是他们端正态度,一切为了孩子,思种种方法,只为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爱,得到发展。应彩云老师说:孩子是天,我是云;蒋静老师说:最重要的是态度;……他们的成长案例,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育生活中也常遇到,只是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后果。我曾遇到这样一个例子:
一次自由活动结束后,我开始弹音乐,意在让孩子们赶快整理好游戏材料回到位置上坐好,准备上课。一遍音乐结束后,我提醒还没回到位置上的小朋友加快速度,第二遍音乐结束,孩子们基本上都坐在位置上了,可涵涵一个人还在不紧不慢地拆着积木,我再一次提醒,她还是顾着拆积木,不理会我的提醒。我开始着急了,嗓门也变大了,我把积木篮放到柜子里,提醒她赶快回到位置上,涵涵退了回来,把积木拿出来,还想拆,“老师,积木还没拆掉呢!”我一急,就问她:“你有没有听到音乐,小朋友都在等你,我们要上课了。”可能我的声音大了点,涵涵一听就哇哇哇地哭了起来,这下,班里的孩子也开始骚动。
第二次自由活动后,音乐弹完,我发现这一次孩子们都很快地回到了位置上,可是再一看,周围自由活动的材料堆了满桌都是,却无人收拾。于是我问:“怎么桌子上的玩具都没有放好?这里的积木也没有拆掉?谁在这里玩的?快过来收拾!”面对我一连串的问题,孩子们呆若木鸡,几个孩子怯生生地过来整理材料。
怎么会这样?我开始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我的问题,我一想,一定是因为上一次我批评了音乐结束后还没回到位置上的涵涵,而使得其他小朋友担心被老师批评,所以连材料都没收就回到位置上了。但这样一来,人是坐好了,材料却没整理好,这可怎么办?我问涵涵:“这次你怎么不去整理呢?”涵涵说:“我怕来不及。”这一话,就像当头给了我一棒!引起我很大的反思,为何原来一个那么爱劳动的孩子,现在却放任积木一桌,不去整理?我思前想后,还是我的教育方法错了,在涵涵有责任有耐心地拆积木时,我却生生地扼杀了她的这种良好品质,也给了其他小朋友一个错误的思想:只要在音乐前做好位置上,材料随便它怎么样。为什么当时我没有冷静地思考,用积极的言语去引导她加快速度整理呢?如果当时我对她说:“涵涵,你真是一个爱劳动,有责任心的宝宝,但如果你的速度能加快一点,在老师的音乐结束前就回到位置上,那就更棒了!”对其他小朋友说:“涵涵一个人在整理小朋友玩的积木,真棒!如果其他宝宝能够帮助她一起拆掉积木,我想涵涵一定会来得及的。”我后悔自己当时的冲动,也为自己的错误而向涵涵道了歉,涵涵听了很开心地说:“没关系。”
于是,我利用了一些时间,和孩子们进行谈话,讨论:怎么样可以快速地把游戏材料整理好、把积木拆掉,又能在老师的音乐结束前回到位置上。孩子们开始众说纷纭,我先问了涵涵的想法,涵涵说:“积木要拆得快点,要大家一起拆就快了。”好办法!我表扬了她。其他小朋友也说:“大家一起整理,速度要快一点。”“不可以抢!”……
我开始尝试新办法,孩子们也很积极地整理材料,可是总还有一两个区域整理得比较慢。我又开始想,是不是我的音乐弹得太快了,对小班幼儿来说,这样的速度他们应对不了,于是我又减慢了弹奏的速度,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之后,孩子们的材料整理得又快又整齐,还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到位置上。我想,有时候我们不应该只注重速,而忽略了质,保证了质量,速度是慢慢练习的,熟练了以后速度自然加快了。
其实,对待孩子,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因为往往孩子的能力和我们想象的是不相符合的,不要以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能力,我们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们的问题,多问一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给孩子一个为自己“辩解”、“伸冤”的机会,不要扼杀了孩子单纯、美好的想法,他们的良好品质是值得被大家认可、学习的,我们要让他们的天空充满童真、充满欢乐、充满关爱!我想这样,我们离名师也会更进一步!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一 开篇碎语
这篇育儿经验点滴,是应几位同事朋友的要求所作的,他们认为我在育儿方面有点成绩,希望我写点经验和感悟,供他们参考借鉴。我认为也可作笑料。
其实,我十分愿意把我的育儿经验告诉别人,因为我是教育管理工作者,也经常与别人谈起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谈起自己教育孩子所走过的路。我在这里不是想夸耀我女儿最终考上了北大,而是想表明:通过一定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