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孔子孝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影响.doc

发布:2018-08-30约3.1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孔子孝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影响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孔子“孝”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巩固血缘亲情,而且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孔子“孝”的思想其中有很多精华之处对当代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孝”的思想 大学生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138-02   “孝”是子女仁爱父母的道德要求,其实“孝”的思想并非缘起于孔子,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并开始流行。孔子就是在继承西周“孝”的思想基础上又赋予“孝”新的内涵。在《论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孔子多次提到“孝”,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孔子“孝”思想基本内涵   (一)养亲和敬亲   保证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求,是孔子“孝”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含义。当然,孝敬父母如果只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所谓的孝敬父母,我们对父母不仅要“孝”,更重要的是敬。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概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实际上我们连猪狗马等牲畜都能饲养,假如只是奉养父母而无敬心,这又与猪狗马等牲畜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孔子“孝”的思想当中的敬亲,敬亲强调内心要怀有对父母真挚的爱,敬亲是子女内心对父母爱的自然流露,是内心情感的外化。与此相适应在行为上要对父母和颜悦色,以恭敬的态度对待父母。这也是孔子“孝”的思想第一要义。   (二)关怀和思念   孔子认为的孝敬父母还要将内心的诚敬落实到实际的行动当中,要时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如果不在父母的身边要牵挂惦念着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来自子女的温暖。孔子在《论语》当中提到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如果父母健在,作为子女的是尽量不要出门远行的。我们一旦出门远行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而父母年事已高是需要子女陪在身边照料的。   其次,如果子女远行父母必然会担心牵挂,就像《游子吟》当中所谈到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所以孔子认为作为孝顺的子女应该做到“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因为特殊原因不能陪在父母左右,也必须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踪,多关心问候父母。除此之外孔子还提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作为子女,必须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我们要为父母依然健在而感到高兴,同时也要为他们逐渐衰老而感到担忧。这也是孔子“孝”的思想内在要求。   (三)无违与继志   孔子“孝”的思想中的无违包括两层含义,首先就是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作为子女要顺从父母的意愿。其次,侍奉父母时要不违背礼的要求,按照礼节来侍奉父母。说到无违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父母的意愿是错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是不是要无条件服从父母?针对这个问题孔子在《论语》当中也有所解释,“孝哉闵子骞,人不问与其父母昆弟之言。”这句话说明孔子非常认同闵子骞的做法,面对父母小的错误闵子骞没有直言指出,而是默默承受,并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使偏心的继母意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既没有伤害到父母的尊严又让父母改正错误,在孔子看来这是孝敬父母的一种做法。   孔子在《论语》当中还提到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强调子女要继承父母的正业善道,并将其发扬光大。孔子曾经表扬过孟庄子的孝道,孟庄子在居丧期间仍然使用他父亲的施政方针,并且也没有撤掉其父之家臣。这在孔子看来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孝道。子女就应该发扬光大父母的正业善道,光宗耀祖,这无疑是最大的孝。   (四)孝丧和孝祭   孔子曾经说过“所重:民,食,孝,祭”。可见孔子是比较看重“丧”和“祭”的。在《论语》中他还提到“生,事之以礼;死,事之以礼,祭之以礼”。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发父母在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节来侍奉他们,去世之后要按照礼节去安葬他们。对待丧礼孔子主张“丧事不敢不勉”,人们往往会在父母死去的时候才会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心那种对父母的思念、不舍、缅怀等种种情感倾泻而出,所以孔子认为在丧礼中一定要流露出悲痛之情。同时还强调“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对于已故的父母和祖先所组织的祭祀活动,不在于奢华和隆重,关键在于虔诚和哀思,所以在祭祀时要表达出子女对父母和祖先的敬重和追念。孔子说的孝丧就是指严格按照礼节来安葬父母,孝祭就是对死去的父母和祖先的追念和祭拜,从而体现了“孝”的始终如一。   孔子从尊老、敬老、养老、送老等几个方面为我们系统地概括了“孝”的基本思想,比较直观地向我们展示“孝”以及怎样做到孝,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孔子“孝”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一)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