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单元“十几减 8”(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24)数学.docx

发布:2025-02-21约2.2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

“十几减8”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深刻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熟练掌握破十法、平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等多种计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十几减8的运算。通过直观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感。

2、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理解每种方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能够根据具体题目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新课

展示各种漂亮的风车。

引导语:“小朋友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风车是大家都喜欢的玩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和风车有关的数学世界。”

展示课件中购买风车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仔细看看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共有12个风车,要买8个。

继续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还剩几个风车?”的问题。

教师将问题呈现在黑板上,并列出算式:12-8。

(二)探索求知法

小组讨论,探究算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2减8该怎么算呢?大家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或者在纸上画一画,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不同的算法。

破十法: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用小棒演示破十法的过程。把12根小棒分成10根和2根,先算10-8=2,再算2+2=4。教师结合小棒演示,再次强调破十法的步骤和算理,让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操作理解。

平十法:请学生用学具或画图的方式展示平十法。把8分成2和6,先算12-2=10,再算10-6=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8这样分,帮助学生理解平十法的原理。

想加算减法:引导学生回忆加法算式,因为8+4=12,所以12-8=4。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算法总结与比较

引导学生对以上三种算法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说一说每种算法的特点和计算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这三种算法中,你觉得哪种算法最容易理解?哪种算法计算起来更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教师对学生的选择进行肯定和引导,强调不同算法的优势。例如,破十法和平十法对于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很有帮助,想加算减法在计算时更加简便快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根据题目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三)练习固新知

完成教材上“做一做”的题目。如圈一圈,算一算16-8和15-8。让学生动手圈一圈,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巩固所学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出示一些类似的十几减8的口算题,如13-8、14-8、17-8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快速计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答案。

出示一些带情境的十几减8的应用题。如“树上原来有14只鸟,飞走了8只,树上还剩几只鸟?”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并计算。

进行计算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十几减8的算式,让第一个学生回答答案,然后这个学生再说出一个新的十几减8的算式,依次类推,看哪个小组能又快又准地完成接龙。

出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如()-8=6、18-8=()+3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逆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自己编写一道用十几减8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换题目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语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会了哪些计算十几减8的方法?”

请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重点强调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以及在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中可以用十几减8来解决的问题,并用所学方法进行计算。

(五)课后小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练习三中的第1-3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规范答题。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玩计算十几减8的游戏,如家长说算式,学生回答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